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浦东怀谷 http://keai99.com/?27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做该做的事,见想见的人,吃好吃的东西。

日志

伟大的母亲 ——读《我们的爸爸妈妈》

热度 4已有 763 次阅读2011-8-14 09:10 |个人分类:人海茫茫| 爸爸妈妈, 母亲

         【写在前面】  2008年十二月中旬,82岁的大哥从合肥给我、姐姐(在波士顿)、弟弟(在北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是为了锻炼脑子,准备为爸爸妈妈的一生写一份传纪,也可以给孩子们留一点家史,得到了我们三个弟妹的支持。

       于是,由大哥执笔,我们三人补正、修改,通过 MSN 在四地传递,有时为了某一情节,可以在一天内连发五、六封邮件。说实话,我们兄妹分别60载,除了在离退休后的1994、2002年有二次团聚以外,相互间只有偶然见面的短暂机会,这样的频繁联系还真是第一次。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近二万字的《我们的爸爸妈妈》终于定稿。这份传纪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1926年爸爸妈妈做“会”(民间集资)结婚后的十年间,夫妇艰苦奋斗,为祖父送终、小叔成家、生育我们兄妹四人,还清了全部债务的历程;第二部分从1937年县城失控,爸爸去内地抗日,全家到乡下避难,大哥12岁当学徒,生活极端苦难的日子;第三部分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家团聚,爸爸在从事地方建设的同时,掩护地下党活动的过程;第四部分写解放后,我们三兄妹参军参干,爸爸去北京工作,小弟留苏、回国的前十五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十年动乱中全家受冲击、隔离的情景,妈妈三次骨折(挖防空洞跌伤、下公交车时突然启动,被自行车撞倒)的无奈。爸爸妈妈于85、88年先后离开我们,临终实现了五十年代关于“死后火葬、不留骨灰”的诺言。最后,为爸爸妈妈的一生作了总结。

      传记写好后,付印了几十份,分别送给子女和亲戚。宗亲龙根有次来访,也要了一份,他又向另一位宗亲启发悟推荐了它。我的母亲不识字,也没有过正式的工作,一辈子从事家务劳动,在她过世二十多年之后,有人为她写了这么一篇一生中唯一的文字。现借网站一角发表这篇文字,告慰妈妈的在天之灵。

                                                                                                                                              —— 浦东怀谷

                            伟大的母亲 ——读《我们的爸爸妈妈》 

        初秋的一天,我看到了怀谷先生兄妹四个回忆他们父母亲的小册子,起名叫《我们的爸爸妈妈》。

     一本相当简朴的小册子。封面上除了书名,还留了一颗小小的紫藤花。落款是怀谷先生四兄妹。翻开首页,没有目录,也没有繁琐的序言。文中按历史时期分了“在贫困中作艰苦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解放之前”、“上海解放以后”四个标题。全文内容之详实、文笔之流畅、形式之朴实,是我很少看到的一种文采风格,忍不住,我一口气看完了全文。

    他们四兄妹的父亲,出生在我们迁世祖迁居地上海浦东,家境十分贫困,除了祖上留下的坟地、宅基地在内的三亩二分地外,一无所有。1923年母亲去逝后,祖父将四个小孩分别寄养给了他人,一个人流落他乡谋生。从此,这个家就破碎了。当时他们的父亲才十七岁,祖父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早些让他娶妻成家,把破碎的家收拢起来,但要实现这种愿望是谈何容易,谁家的姑娘愿嫁给这个既贫困又没妈的孩子。好在他们的父亲为人正派、勤奋好学、聪明能干,被其同事方湘涛的母亲所看中,大胆地决定将其心爱的大女儿方兰贞嫁给他,从此开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就是这个方兰贞嫁进了他们的家,将父亲的希望实现了。兰贞出身虽较富裕,但她的父亲早逝,因此没有读过书。12岁进袜厂做工,由于她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意志特别坚强。再加上她聪明能干,在家里帮助其母亲料理家务,在外勤奋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年纪轻轻就当起了袜厂的技术员,收入要比其它小姐妹高。在她的努力下,他们的家开始收拢了,父亲也从抄写员提升到了县政府科员。从1928年到1931年,他们先后生育了三男一女,在抚养四个小孩的同时,还将他的弟弟收留进家,一直到帮他成家立业。夫妻俩花了十年时间,将他们从结婚到为其父送终,为其弟办婚事等所欠的债务还清。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又将这个刚刚好转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在无奈的情况下,他们避难逃到乡下。父亲投奔在上海的族叔一年后,奔赴内地参加抗日战争,一去就是六七年。

    在父亲离家以后,母亲兰贞一个人挑起了养活全家的重任,从不种田的她,只好在乡下帮人种田,获得可怜的的收入养活几个孩子。那时的生活,主要是靠糠菜解决饥饿。她的老腰病就是在那段时间里,由于一次劳累过度,跌跤在青石上所引起的,还有大热天几次晕倒。但她还是咬着牙硬挺着过日子。在哪段困难的岁月里,兰贞还学会了纺纱织布,掌握了从裁剪到做衣的一整套技术,全家的衣服、袜子、裤子,都是她亲手做的;就连大人、小孩的理发,也是由她自己完成。家里那么贫困,但在兰贞心里永远忘不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她坚持要孩子们不失学,哪怕借钱、借粮也要孩子们天天到学校上学。她日常教育孩子们“家里越困难,你们要越勤奋,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孩子们记住了母亲的话,从小到大,兄妹几个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由于学习功底扎实,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国家挑起了大梁,一个担任了省委副秘书长,一个是中央某部的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从内地回到上海。把兰贞和孩子们接回了县城,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父亲为自己离家后的几年中,兰贞以顽强的意志和卓绝的斗争精神,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一切,感到欣慰和敬重。他们夫妇俩的感情更深了,父亲回到家乡后,一方面与有志之士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尤其是协助建立交通公司,修筑了从县城到社会市区的公路;另一方面,利用工作的关系,掩护和支持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展开斗争,工作十分繁忙。此时的兰贞,既努力支持丈夫工作,又将安顿家庭生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独自担当了起来。

    上海刚解放,国内正处在战火过程中,抗美援朝战争又接着爆发,面对这种状况,父亲与兰贞毫不犹豫的将四个子女中的三个孩子送到了部队,身边只留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儿子。随着工作的变动,父亲调北京工作,兰贞也带着小儿子一同迁居北京。一到北京,兰贞并不闲居在家,安享清福,而是与邻居的姐妹们一起为羊毛衫厂加工干活。由于她心灵手巧,勾出的花样特别漂亮,因此在当时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橱窗里,几次展出她的样品;她还不断地将手艺传授给其它姐妹们。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父亲因为其历史的复杂性,一开始就被抨击为“牛鬼蛇神”,家被抄了,工资停发了,1969年又被下放到河南农村一所“五七”干校接受边劳动边调查。此时的兰贞,坚信丈夫没有问题,经得起调查,为不让儿女们为此担心,从不给儿女们提及他们的父亲被调查一事,期间兰贞不仅承受着丈夫的政治压力,而还遭受过几次意外伤害,三次骨折,但她总以乐观主义的精神,一件一件地挺了过来,一直到1971年父亲被真正“解放”。

     就是这个平凡的母亲,在丈夫穷困潦倒的时候,走进了他们的家,挑起了收拢一个破碎家庭的责任;在日寇侵略的炮火中,她面对丈夫投奔抗战而失去联系,独立带了儿女避难,在艰难岁月里撑起全家,边谋生边教育子女;在炮火未平,又起抗美援朝战火时,与丈夫一起毅然决然地将心爱的子女交给国家,为保卫国家,争取和平忍心割爱;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在家庭、亲人被迫害的逆境中,她临危不惧,经受了多种考验;是她一生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直到年逾古稀还在劳动干活;是她,不仅养育子女,还为教育培养子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为祖国培养出能挑大梁的智者仁者;是她,忠爱丈夫,从热爱小家至国家,她一生宽厚待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恩爱夫妻”的美誉。

     从方兰贞这位既平凡又伟大母亲的身影中,我看到了无数个母亲,她们从无数个姓氏走进了我们这个家族,与这个氏族交融,她们不但繁育、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她们的乳汁和汗水,使我们这过氏族永久保持了传统美德,代代都有出类拔萃之人,为祖国、为世界挑大梁成大事。我们这个家族是浦东的名门望族,实在是离不开这些伟大的母亲。亲爱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父亲是伟大的,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母亲更伟大。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用什么行动去报答我们伟大的母亲。                                         —— 作者:启悟

 

 


握手

路过

雷人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19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