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99|回复: 26

[散文] 小忆龙尾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龙桥至龙尾关长约500米的斜坡街就是龙尾街。
距黑龙桥不远的街西边有一家杂货店,货架上摆有镰刀、斧头、锄头、铁锅、锅铲等农具,炊具;柱子上挂着麻绳、棕绳,靠门口右手边的两条凳上有一木盆,盆内盛有盐巴。那时的盐巴厂家用铁锅作模具制成锅底状,故称“锅底盐”,出售时用枰砣敲碎。杂货店对面是一家茶馆,喝茶的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有的嗑着瓜子看街景、有的边喝茶边聊天、有的嘴里含着长烟杆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不时发出呛人的咳嗽声……
那时,这一地段是个菜市,每天上午和下午的买菜时间正是职工上下班、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所以,不宽的街面更显拥挤。
这里除了时令小菜还有些挺有特色的东西:先说海菜,海菜又叫海菜花是一种云南特有的生长在河流、湖泊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茎如藤条深沉于水、白花黄蕊点点浮在水面成为湖泊中的一道素雅风景。这些年由于环境污染它已从许多湖泊中消失,沦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洱海的海菜很长足有好几米,渔民采来后将它们象电线似的卷成一圈一圈的扎成摞,两毛钱就能买一大摞。它的吃法简单只须放两个胡辣子清炒即可,其味滑嫩青香很下饭的;如果用腊肉汤将蚕豆米煮熟再放海菜同煮其汤味更佳。
这里的鱼都是土著鱼,什么“粑粑鱼”、“大头鱼”、“黄壳鱼”。每个卖鱼的数量都不太多一般也就两叁斤,放在土盆里活蹦乱跳的。“黄壳鱼”属鲤鱼因鱼身金黄得名,它的味道鲜美很受市民青睐。
泥鳅先是养在土盆中,出售前则倒在筲箕中滤水。我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偷偷从杂货店木盆中抓了一把散盐来到泥鳅摊前,猛地撒向筲箕撒腿就消失在人群中,泥鳅象油锅中进了水滴噼里啪啦地跳落一地,卖泥鳅的老妇边检泥鳅边骂道:“小死伢子,你要死了,挨千刀的……
洱海里的螺蛳也是当地特色之一,关于吃螺蛳大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候大理有个叫罗刹的恶魔,喜欢吃童男童女的眼睛珠,如果人们不满足他的欲望,他就兴风作浪,淹没村庄、农田,人民苦不堪言。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去壳去内脏的螺肉替代眼珠,瞒过了恶魔,恶魔被观音菩萨收伏后大理人就有了吃螺蛳的习俗。螺蛳肉营养丰富,炒食凉拌均可,只是炒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否则肉老难嚼。三年困难时期,螺蛳又是肉食的替代品,它曾使许多人免患因营养不良的“水肿病”。那时候只须几毛钱就能买一挑——两撮箕壳螺蛳,拿回家养在清水中随时都可加工来吃,很方便。那几年无论路边空地、河傍山脚随处可见成堆成片的螺蛳壳,足见人们食用螺蛳之多。
许多地方喜欢用莲花白作泡菜,而下关则将它作腌菜。莲花白腌菜酸脆爽口,小孩子很喜欢,每每见到总要买上一分两分作零嘴。那个年代老百姓都不富裕,许多家长给孩子零用的也就是分分钱。所以便宜的咸菜也成了孩子们的零食。上学路上,常见小女孩用菜叶包一小块乳腐一边走一边用牙签挑一丁点送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小嘴咂得吧吧响。
山里人家靠天吃饭,种出的包谷只有小孩子的拳头大,但包谷杆却很甜象甘蔗一样,味道又有别于甘蔗。他们将包谷杆截成七、八十公分长短,用竹篮背到城里摆在菜市一分钱一根,小学生特喜欢。他们围在包谷杆前咬咬这根又尝尝那根从中找出最甜的,而那些无钱的孩子乘卖主不注意抽出一根就走,这样下来一篮子包谷杆也卖不了几毛钱。
傍晚,街边一位小脚老太坐在小凳上摆售缅桂花,刚摘来的香气扑鼻的缅桂花盛在垫着瓜叶的小提箩内。那些年代倡导“多栽刺,少栽花”,养花养草这些本是美化生活的雅事却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所以,老太的生意少有人问津,倒是淘气的小男孩蹲在花前闻闻这枚看看那枚,摆弄一番之后偷偷将一枚握进拳心起身离去。其实,就是老太看见了也不在意,拿就拿呗反正是自家的、反正没人要、反正是打发时光。
我那时从未买过菜,但常穿梭其间看到的这些景象如同照相机摄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当年那些自然形成的小菜市、小集市已被规模化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所取代。与之相比这些农贸市场、超市品种齐全、购物方便,更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我还是向往当年的那些菜市、集市,因为那些菜市所售产品都是自产自销,没有赚取差价的二道、三道贩子,更没有弄虚作假、坑人、害人之人,在那样的菜市卖买菜安全放心。


评分

参与人数 8人气值 +33 收起 理由
晴岚 + 3 赞一个!
撫順地質老人 + 3 大赞!
肖燕 + 5 赞一个!
红红的太阳 + 5 大赞!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6-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地气、没有作假弄虚;
平常心,是民间烟火气
发表于 2023-6-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江边柳老友回忆小时侯龙尾街   下午好
发表于 2023-6-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地气,好文章。
发表于 2023-6-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赏阅江边柳老师回忆佳作:小忆龙尾街 !



发表于 2023-6-6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跟着您游览龙尾街。热闹的街景让人流连忘返。要是配上几张街景照片就更直观了。
发表于 2023-6-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亲切的龙尾街呀,读了您的散文我像身临其境一样。儿时那苦中带甜的生活深刻的印在骨子里。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3-6-6 12:45
接地气、没有作假弄虚;
平常心,是民间烟火气

感谢朋友分享!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3-6-6 14:12
欣赏江边柳老友回忆小时侯龙尾街   下午好

感谢老友分享!上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3-6-6 15:36
接地气,好文章。

感谢朋友分享!上午好!

点评

谢谢老师原创佳作!  发表于 2023-6-7 12:01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