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81|回复: 6

[闲唠家常] 馒头的 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5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小就爱吃包子直到老矣,无论南北风味只要是能尝到的我都是来者不拒。一件小事始终不能释怀。那是一次计划经济公干上海,早起后,拿着全国粮票排着队尝一尝满锅生香,热气腾腾上面洒满芝麻油煎焦黄的生煎包子。可是为了买包子和上海人说馒头这事还闹得不快,我一直没有找到为什么上海人叫包子说是馒头。最近一篇文章看后我哑然一笑,笑自己多么孤陋寡闻,这是一篇关于馒头有历史渊源的文章。为了表示我无比喜爱上海的“生煎馒头”特和这里的朋友一道分享这篇文章。</P>



<TABLE borderColor=#6c3365 cellSpacing=10 width=600 align=center bgColor=#aaaaff border=10 cellpacdding="10">
<TBODY>
<TR>
<TD>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face=华文琥珀 color=#6c3365 size=7>
<CENTER>包子与馒头本是一家</CENTER>
<P><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nbsp;&nbsp; 2013年岁末,习总书记来到北京西城区庆丰包子铺,自己掏钱买包子吃的亲民之举,不仅让普普通通的庆丰包子铺一夜之间声名显赫,同时也带动了全国各地包子的热销。包子一下火遍大江南北,受国人追捧。<BR>&nbsp;&nbsp;&nbsp;包子本不叫包子。追根溯源,它最初是以“饼”的名义出现的。明代周祁《名义考》中介绍: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中国人吃“蒸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提到:“秦昭王作蒸饼。” 三国时,经诸葛亮之手,包子有了另一个名字——馒头。据晋人笔记记载,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讨伐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觉得太野蛮,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并将其命名为“蛮头”,即南蛮人的头。诸葛亮得到神灵的佑助,七擒孟获,最终奠定了蜀国大后方的安全。“蛮头”也因此传下来,后人又将其改名为“馒头”。诸葛亮创始的“蛮头”,里面是加上了牛羊肉馅的,可见就是今天的包子。 <BR></B></FONT><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nbsp;&nbsp; 不过,“蒸饼”的称呼并未因为“馒头”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典籍文献中,时而“馒头”时而“蒸饼”其实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到了讲究审美情趣的唐朝,包子也变得越来越秀气,连名字也开始文气起来,有了“玉柱”“灌浆”美称。宋代为了避皇帝赵祯名讳,“蒸饼”被改成了“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每日挑卖”的“炊饼”即“蒸饼”,就是包子。<BR>&nbsp;&nbsp;&nbsp;包子的名称,可能始于北宋。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密煎香药……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北宋流行羊肉包子。而南宋品种更为多样,猪羊牛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都可作包子馅,不过最为盛行的则是猪肉包子。<BR></B></FONT><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nbsp;&nbsp; 到了清代,形式有了变化。包子,馒头出现了分野,无馅的称馒头,有馅的称包子。不过江浙一带古风犹存,有馅无馅统称馒头。细分的话,无馅的叫“白馒头”,有馅的分别称为肉馒头、菜馒头和小笼馒头等等,就是现在还是如此。<B>&nbsp;&nbsp;<BR></B></B></FONT><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B>&nbsp;&nbsp;&nbsp;自诸葛亮以“蛮头”代替以人头祀泸水后,这种带馅而的“馒头”常以傩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祀享之用。每到冬去春来,阴阳交替时,人们祭以馒头,祷祝一年的风调雨顺。晋束皙《饼赋》说道:“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大约到了宋代,包子才成为民间大众点心。<BR></B></B></FONT><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B>&nbsp;&nbsp; 如今,包子以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主食,品种繁多,既有南北通吃的肉包、菜包、豆沙包,又有名扬天下的天津狗不理大包子和粤式叉烧包。特别是颇具腔调的上海小杨生煎、无锡小笼包更是尽显“江南style”那小巧玲珑的造型,吹弹可破的包子皮,犹如娇俏的江南美人细腻的皮肤,那一咬一口鲜美的汤汁,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那收口处的褶子,像精美的花纹,更显娇媚可爱,不仅老百姓爱吃,连向来讲究排场的土豪也不介意一天吃上几个包子,简单又抵饱。这些舌尖上的中华传统美食比起来自西洋的热狗、汉堡,不知道美味多少倍呢!<B>&nbsp;&nbsp;</B></FONT><FONT face=迷你简新魏碑 color=#003d79 size=6><B></P>
<P></P></FONT></FONT></B></B></B></TD></TR></TBODY></TABLE></TBODY><EMBED id=MediaPlayer66 src=http://www.djvdj.com/mp3/R7850OJ.mp3 width=00 height=0 type=audio/x-ms-wma autostart="true" loop="true">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值 +16 收起 理由
我也是知青 + 3 大赞!
缺心少肺 + 3 受益匪浅!
山巅笋 + 5 赞一个!
汉林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2-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介绍!
发表于 2014-12-1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馒头是汉族人的传统面食,北方人称无馅的为馒头或馍,有馅的为包子。南方人则一律称为馒头。
    馒头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事物绀珠》说,相传"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这里说的"面起饼",就是最早出现的馒头。可见,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发表于 2014-12-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老兄一样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管包子叫馒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原来还有这么长的历史渊源!!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心少肺 发表于 2014-12-16 11:44
我和老兄一样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管包子叫馒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原来还有这么长 ...


常交流常往来 !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林 发表于 2014-12-15 17:11
中华传统美食比起来自西洋的热狗、汉堡,不知道美味多少倍呢!  

洞箫横吹老师, ...

谢谢点评常看老师墨宝飘香!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江云 发表于 2014-12-22 15:23
长见识了。
说起来我了解的更少,以前我还不知道有的地方会把包子称作馒头的呢

你不会吧,你是南方人应该知道的呀!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3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