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蓝冰的个人空间 http://keai99.com/?73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诗《座右铭)老师语录

热度 6已有 2198 次阅读2012-4-25 13:19 |个人分类:学步| 座右铭

填词,先不考虑词牌,随心所欲将句子写出来,再看和那个“牌牌”靠谱,稍加改动,就可以了。硬性填词一般无好词。词是乐感(随意性)特别流畅的。姐姐可以试着做些100字以上的长调。长调烂熟了,小令随口就有,不必专学。 (梅沁雨)
记住:诗歌有内在联系,就是靠“起承转合”连成整体啊!
犹如链条,环环相扣!
新韵一般以普通话为标准,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
以新韵作诗,若是格律诗,依旧须依照格律要求。
古风一般不需多少格律,只须避免押韵混乱。(一般韵字须在同一韵部,也可以转韵)
一般奇数句的尾字如果不押韵,就必须与下一句的尾字平仄相对,除非转韵。古风还须避免五连平。
最好是夸赞别人或别事或别物,自己的最好不要用如此手法(映衬突出),否则可能会显得太骄傲或贬低别人!因时因地,不可拘泥,不可太傲!
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完全与自己无关,谁也不会追究。
收句一般是全诗主旨所在,需要承接上文,发出嘹亮的响声……
只要有情致,有意境,好主题,蕴哲理……都是不错的诗作!
写诗不仅需要语句意思流畅,还要与地物、节令、气候等等外在环境相合,否则,就会损害诗歌意境的提升,主题的深化!
蓝冰: 我用这个乐的时候不合仄,是不是根据内容也可以破例?
骆涯洐:没有破例,1、3、5不论!
蓝冰: 这样呀,是不是所有的句子1、3、5都可以不论呀?
骆涯洐:还得避免孤平、三平调、三仄尾、拗句……

孤平的定义是:1、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王力)

            2、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字面)。

三平调的定义是: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

三仄尾的定义是:一般是指一句诗中后三字为仄声。

拗句的定义是: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学诗并不是高难技术。
可以先从观察、体悟入手,察之貌,感之心,抒之情,合之韵,赋之文,这便成就一首诗作了。

开始时不必强求平仄格律,咏物、抒情、叙事为主,语言可以浅显、直白,不需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只需抒发一情,表达一理,讲清一事即可。
至于诗句的锤炼,可以从平时说话、回帖、交流等等地方入手,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九字句,尽量以此作答,若是有朋友也能以此回复,那就更好,效果更彰,感情融融,妙不可言!
对联不押韵,联吟是联合吟唱(创作)诗歌,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规则与律绝同。
政治诗歌宜直白
       政治诗歌是要有鼓动性,必须让万民同知,万民同乐,宜直白,少用典,切不可晦涩!
磨练,感悟,回味,采风……
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托物言志,
多多吟咏,必然有感!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忌讳:三仄尾、三平调、孤平、重字、连续格式雷同、用典晦涩……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古诗中常有,律体中难见!

同一首诗不宜重字

积累,常改,自新,感悟,出彩!!!

小说以故事动人,诗歌以含蓄蕴藉见长……

好诗不厌千回改!!!越改越好,越改越妙!!!

学诗莫要太心急,表达感情崇尚真。

牢记行文毋直白,采风触动赋词新。

 

我觉得题目是木香花,诗里以不出现为好,写这种花的外形,品性、特质,再借花抒情、言志,创出新意更妙。(叶诗梦)
诗者,歌也!唱出你的心声!文人刍刍,那是文人!民歌朗朗,那是山野!诗经是文人写的吗?!孔圣反复提炼,成其诗‘经’!唐、宋讲诗律、词律,元呢?曲而已!明小说,畅所欲言,世界越来越自由!但有人喜欢讲‘律’那是文人的事。(无毛峰)
参照‘唐诗格律’‘宋词格律’,还有王力的‘格律’‘古代汉语’等。
莫将“诗”误读成“史”!(马骏祥)

绝句律诗忌直白,古风、乐府、竹枝词是多口语化、大白话的。当然,要有诗意或哲理,否则,就沦为顺口溜或快板书了!(马骏祥

古风,一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古风犹存。同时古风也是一种文学载体,不是古体诗。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另外,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

 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文选·谢惠连》:“仰羡古风,为君改卜。” 吕延济 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此为古风也,谓卜改葬也。”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天子曰: 王某 之文可思,最宜为诰,有古风。” 宋 陆游 《游山西村》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七:“百年纔觉古风回, 元祐 诸人次第来。” 鲁迅 《呐喊·明天》:“原来 鲁镇 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2. 诗体的一种。即古体诗。 唐 李白 有《古风》五十七首。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草堂·画山水诗》:“ 少陵 题画山水数诗,其间古风二篇,尤为超绝。”《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当下 娇鸾 写就古风一首。”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五七言则体有古今, 齐 梁 始兆, 唐 畅厥风,律诗崛起,谓之近体,其由旧者,则曰古风。”参见“ 古体诗 ”。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其一)

  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二)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四)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五)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大营城里麦苗齐,饮马池边野雉啼。

  连日南风春意足,豆花香到板桥西。

  朱鼎稿、山凤辉《芦浦竹枝词》

  把“看”作为动词使用,使人一下子现象到板桥两边连片的豆花临风散布香气的田野风光。

  学习写动态,要在炼意、 炼句 、炼字上下工夫。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htm在线格律查询


握手
1

路过

雷人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回复 蓝冰 2012-4-25 19:43
吴昊:   
  
回复 无毛蜂 2012-4-28 06:51
  
回复 无毛蜂 2012-4-28 07:48
您能总结成此,了不得!诗者,歌也!唱出你的心声!文人刍刍,那是文人!民歌朗朗,那是山野!诗经是文人写的吗?!孔圣反复提炼,成其诗‘经’!唐、宋讲诗律、词律,元呢?曲而已!明小说,畅所欲言,世界越来越自由!但有人喜欢讲‘律’那是文人的事。拙老讲不来。
回复 蓝冰 2012-4-28 08:02
无毛蜂: 您能总结成此,了不得!诗者,歌也!唱出你的心声!文人刍刍,那是文人!民歌朗朗,那是山野!诗经是文人写的吗?!孔圣反复提炼,成其诗‘经’!唐、宋讲诗律、 ...
   我只是汇总而已,已经有好多找不到了,你的这一条也可成语录。
回复 无毛蜂 2012-4-28 08:11
蓝冰:    我只是汇总而已,已经有好多找不到了,你的这一条也可成语录。
参照‘唐诗格律’‘宋词格律’,还有王力的‘格律’‘古代汉语’等。
回复 蓝冰 2012-4-28 08:12
无毛蜂: 参照‘唐诗格律’‘宋词格律’,还有王力的‘格律’‘古代汉语’等。
好的,谢谢
回复 蓝冰 2012-11-16 15:31
骆涯洐: “律体在难见”,错一字!
是这个“再”吧
回复 蓝冰 2012-11-16 16:28
骆涯洐: 是“中”字。
好的,我现在改
回复 蓝冰 2012-11-16 16:55
骆涯洐: 哈哈哈,记得要多看看哦!
好的,一定一定
回复 蓝冰 2012-11-22 16:18
骆涯洐: 很好,赞赏!不断积累,蔚为大观!
我没说错吧,是百宝箱。
回复 蓝冰 2012-11-22 18:06
骆涯洐: 哈哈哈,妙哉!万能钥匙!
就是这钥匙老忘记容易丢。
回复 蓝冰 2012-11-22 18:38
骆涯洐: 哈哈哈,温故知新啦!
基本上是记不住,但问题出来后就印象深刻了。实际上1、3、5不论在你给小昊子的帖子里也讲到过的,就是记不住,现在应该不易忘了。
回复 蓝冰 2012-11-22 19:28
骆涯洐: 哈哈哈,熟能生巧罢了!
有深刻印象的能加深,所以能记住。
回复 坦克兵 2012-12-9 19:38
    
回复 蓝冰 2012-12-9 20:12
坦克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6 1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