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12|回复: 14

[回忆录] 【往事如烟】毕业实习、野营拉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鹰羌古道 于 2019-12-7 18:26 编辑

       “毛主席一声令,
       我们去拉练野营。
       毛主席语录不离身,
       千锤百炼学本领。
       拉练路上打冲锋,
       勇做革命接班人……”
       这是我们当年战备拉练汇报演出时我改写的歌词。
       1967年元月,我们初三班的一帮热血青年,曾在两位老师的率领下,开始徒步串连,历时十天,步行到兰州。
       1970年,在毛主席“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号召下,全国人民积极地行动起来,大打一场备战的人民战争,一是全民大挖防空洞,二是广泛开展野营拉练。
       这年10月,省气象局从全省招录了48名男性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经过气象观测、气象报务和气象预报的培训后,要充实到边远荒远气象站去当通讯观测员,简称通测员。起初录取的是家庭历史清白,农村的贫下中农**,在我们县没招够,才招城里的**,我被列入其中。我们这些学员最大的二十一二,最小的十五六岁,总共48名。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诞生于战争年代,直到50年代中期,才划归为地方建制。气象与军事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到1969年,气象部门与电信就实行了军管。单位的称谓的和部队一样。我们的培训班被称为训练队。班称分队,组又称班。我们这个分队分为四个班。训练队除了有队长,还有政治指导员。
       在这里,我们挖了一个月防空洞,观测、通讯和预报学习了4个半月,经过一周的复习考试和实习,学习结束了。随后,就有几个分配到预报队和观测队去当填图员和探空员了。我们则以气象观测报务实习为主,进行野外拉练实战演习。
       为了保证这次拉练的顺利进行,我们早在一个月就把每周三次早操改为5次,进行体质锻练。同时在下午饭前一小时,进行队列训练。队部还邀请局里的复员军人教我们打背包,介绍行军的注意事项。锅炉房的工人师傅给我们用铁皮砸了两个行军锅,还用红漆油了一遍。实习的仪器设备提前拉到目的地。给我们配备了一辆架子车,在拉练中用于放置保温水桶、行军锅和生活必用品。由队部的干事和分队长(班主任)带领我们,步行到目的地。
       按省里拉练办公室指定的线路,我们要翻山越岭到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农村去拉练实习。沿线都设有定点的接待站。
       这天早晨,随着队长一声令下:“出发!”我们打着红旗,背着行李,拉着架子车,迈开大步,唱着革命歌曲出发了。
       四月下旬的兰州,已是桃红柳绿的季节,我们到西关十字附近的工人文化宫一侧,插入兰阿公路一直向南新进。这一代有山有水,有春景,大家一路上精神抖擞,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宿营地——阿干镇了。
       阿干镇是个国营煤矿,兰州市区20多公里的阿干镇,在职工食堂吃了晚饭,就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要到达的地方是临夏境内的一个村庄。分队指定两名副分队长和两名身强力壮的学员打前站,探路子。我们则是按照路线图往前走。
       走出阿干镇,就是大山。虽不算高也有500多米。这里没有公路,只有一米多宽的崎岖土路。我们几十号人,背着行李,轮流拉着架子车,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由于山路的坡度大,走路都有点困难。这架子车爬坡,可是费了好大劲。好在我们都是年轻人,连拉带拽,愣是把车拉到山顶。大家喘了口气,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等缓过劲来,继续前进。
       “上山容易下山难”啊,拉架子车架子车,上山是可劲推,现在却是要使劲拽住慢慢往下溜,车辕的后端蹭在地上以便增加摩擦力。同学们齐心协力,还是有惊无险把车溜了下去。我们的那位干事三十多岁,可惨了,四肢着地,倒退着下山了。
       到了接待站,没见打前站的两位副分队长,于是在接待站先吃饭了。直到晚上11点多,他们才回来。原来他们走错路了。本应是往临夏方向走,而他们却往定西临洮那面去了。
       两天的路程,开始有反应了,由于运动量较大,体内乳酸增多,双腿又酸又困,行动有点困难。好在平时跑早操,都是小伙子,一觉醒来,坚持着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都是公路。虽然不全是油路,还有砂石路,但都是平路。每天行军30公里左右,还是坚持住了。锅炉房师傅们给我们制作的行军锅,没用就坏了,掉漆又生锈,根本不能用,气得我们都要骂娘了。好在我们有脸盆,洗脸做饭两不误,因为这是在实战拉练,没法讲究。
       这一天,我们到临夏广河的三甲集,这是一个回族风俗特别正统的地方。接待站没有食堂,我们就分配到社员家吃派饭。
      我们每五个人分配到户回民家里,我们这一家给我们做的是羊肉揪面片,相当好吃。不解的是,我们围在他家客房的八仙桌吃饭,他们一家人都坐在炕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们。我们吃一碗他们盛一碗,不让我们动手,吃完了,他们收拾碗筷,让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了。我们也知道他们的风俗,一切听他们的。
       这一路,虽然有接待站,大多数食宿都是在社员家,住的是土炕,吃的是派饭,主食或是面条,或是稀饭馍馍,蔬菜也就是腌白菜、洋芋(土豆)、萝卜之类的,好在没有杂粮,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农村和小县城来的小伙子们,都很适应。因为在家里吃的也是这些,而且还有百分之三十的杂粮。尤其是贫困农村来的孩子,天天能吃饱肚子,还能吃到白面,已经是很享福的了。
       几天后,我们终于来到目的地。一个公社的生产大队。这个公社是上级指定的拉练营地,汉民比较多,房屋多建在山坡。没有电,照明都是煤油灯。训练队的报务老师和和管理员乘着载有设备和仪器的卡车,提前来到这里做了准备,主要是号房子,检修设备和准备粮油。
       我们每个班带一部“八一”型的直流无线电台、手摇发电机和一套轻便观测仪器,各住一个村庄,相互距离约500米。房东家给我们腾出两间睡屋和一间厨房,我们连吃带住就在这里了。这两个屋子都是满间土炕,在一个屋里睡通铺,绰绰有余。我们班有一个我中学的初中同学是个吃货,做饭是一把好手,大部分之间是他动手,相比之下我的饭菜味道也比别的班好点。
       实习开始了,我们在树上架好天线,在屋里调试电台呼叫频点,在长条凳上安装好手摇发电机,清理好各种仪器,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每个班都分成四个小组两班倒,上午一个小组具体操作,一个小组观摩和检查。另两个小组做饭或打扫院子的卫生。下午接班。
       观测时,先是站在院子外通风的山坡上,目测云量云状、能见度和天气实况,再手持通风干湿温度表和轻便风向风速仪观测,再回屋观测空盒气压表,数据都记录在观测簿上。经过查表计算,最后编制成五码一组的气象专用电报,就向收报台也就是通信老师掌管的电台发报。
       发报时,一个人坐在电台前,头戴耳机,手握电键,低头注视着电报底稿,另外两个人各持一端摇把,用力转动发电机。有电了,观测员“嘀嘀嗒嗒”敲着电键开始呼叫,等对方有了应答,就开始发报。一串串的数码通过天线变成电波飞向天空。当收报台发出结束语电码后,这次观测就完成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就是十来分钟,是要熟悉了,一般不会有问题。最发憷的是手摇发电,当电键一按,原本很轻松的转动顷刻就有百十来斤重。如果电台一直联系不上,发电机就不能停。我们这些大学员一人摇动都很吃力,那些小学员们更不用说了,所以摇机也必须得两个人。
       按照正规的气象观测,应该有8次,4次正式观测,4次辅助观测。我们是实习,夜间也不值班了。早8点、14点是正规观测,11点、17点是辅助观测。一星期后,增加了航空危险报观测,1小时一次。我们基本都顺利地完成了。
       在这段时间,我们除了野营观测,还要学习解放军的好作风,主要就是参加当地生产队的平田整地的劳动。同时还要排练一些节目,和社员们联欢,回局以后还要进行汇报演出,这些都是在拉练中穿插完成的。
       转眼,实习完成了,局里派的汽车拉走了电台仪器,我们又开始徒步行军了。
       有了来时徒步行军的经历,返回就没多大问题了。每天大约七八十里路,对我们而言是小菜一碟。
       这一天,来到叫“吊滩”的村庄,这里是回民区。我们在一条河流边休息。分队长找到了接待站的负责人,请他安排吃住。可是这位负责人怎么努力,当地的老乡就是不接纳我们,他万般无奈摆摆手——无能为力。
       此情此景,分队长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要求她帮我们买点粮食,找点柴火,吃饭自己解决。于是这位接待人员带了几个学员,敲开当地供销社的门,我们拿粮票买了一点面粉,又让他找了一些柴火,就在河边就地取水,找三块石头把我们的脸盆架上当锅,做了一顿少盐无菜的拌汤(疙瘩汤)吃完了事。
       为了住宿,吃完饭我们还得赶路,从一家医院墙边穿过,走上公路,继续前行,到下一个接待站去。又走了二十多公里找到接待站,住在了当地小学的教室里,好在我们都带着行李,课桌一拼,衣服卷起来当枕头,被子铺一半盖一半。四月下旬的夜里不算冷,加上长途行军,比较累,稀里糊涂就过了一夜。这一天我们跑了100多里路。
       经过几天行军,我们到了七道梁。由于山大沟深,大路要绕七道湾才能到山梁,所以就叫“七道梁”。翻过这道梁就进入兰州。
       到山下,除了安排的轮流拉架子车的同学走大路外,其他同学沿着山腰的羊肠小道走捷路上山了,虽说有点气喘,却比汽车跑得还快。当晚就住在了离兰州20多公里的西果园。
       第二天早晨8点多,这里下起蒙蒙细雨,我们按照安排,站在马路边供销社的屋檐下等待汽车来接我们。一个多小时以后,局里唯一的“嘎斯”卡车接我们回局里去了,拉练任务,终于结束。
       回来后,我们在局里大食堂进行了汇报演出,博得了全局职工和新学员的热烈赞扬。
       接下来,该分配了,我留在了训练队帮几个月的忙,然后去兰州观测站,分配到兰州观测站的还有5个同学。
       那天,去荒原边远站的同学到局供应站领来了工作服。在宿舍,我看着他们头戴羊皮棉帽,身穿劳动布的羊皮棉袄,脚蹬羊毛毡靴,兴冲冲地进来了。当时,我还在为不能到边远荒原站闹情绪,一看他们,我就差点笑出声。这是气象干部吗,咋看咋像到了威虎山了。除了留下的十几个,他们都走了,他们要在荒远边远气象站工作了。
      我在由训练队改名为教导队里帮忙,当了几个月实习教员,10月就到兰州观测站报到了。
       若干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那段拉练情景,还有点怀念呢。那不仅仅是拉练实习,也是对我们生活和意志的一种磨炼。
       (图片借助网络,画面与当时的情景基本相符,用以增强文章的直观性。

    后记: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当年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经过好长时间的回忆思考,就想以《往事如烟》为主题,陆续创作既有联系,又独立存在的系列小文章,将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写出来。这是首篇,以后还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慢慢写下去,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不足之处,还请赐教。

评分

参与人数 5人气值 +20 收起 理由
密之那 + 2 赞一个!
春归来 + 5 赞一个!
刘秋梅 + 5 赞一个!
真真 + 5 大赞!
阿强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鹰羌古道朋友的佳作—— 毕业实习,野营拉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为真情佳作点赞!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7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实习、野营拉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老师,毕业实习、野营拉练佳作
发表于 2019-11-2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回忆录】《毕业实习、野营拉练》: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经过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感受,那是全民阶兵,时刻准备打仗。我们在部队更是如此。觉得很有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分享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19-11-26 21:09
欣赏鹰羌古道朋友的佳作—— 毕业实习,野营拉练。

谢谢老朋友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9-11-26 22:20
学习欣赏,为真情佳作点赞!

谢谢欢乐老太管委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点评

向老师致敬!  发表于 2019-11-27 21:5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19-11-27 05:31
赞赏实习、野营拉练

谢谢林版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9-11-28 05:58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4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