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98|回复: 13

[回忆录] 【往事如烟】跟随摄制组拍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鹰羌古道 于 2019-12-7 18:25 编辑

     “上海的科教电影制片厂要到甘肃拍气象片子啦!”犹如一声惊雷,把全局大院都震了。这是1973年6月份的事。
       原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反映中国气象事业的纪录片,题目就叫做《观云测天》,而且是到甘肃拍摄,据说是上海市气象局一位曾在甘肃气象部门工作过多年的老气象推荐的。
       在甘肃这块地方,能拍摄电影,在解放以后那可是鲜见之事。当时的中央气象局和省委都给我们省局下达了指示,要全力以赴,省局也就按照上级指示当大事来办。
       省局党的核心小组经过研究,就委派梁副局长领导,分别由气象台的人控室(人工控制天气研究室)、局业务处、局政治处各派一人,组成接待小组,配合完成这次拍摄任务。我是政治处最年轻的,就派我参加这次的接待活动。接待和拍摄业务由那两位老同志担任,我负责后勤,说白了就是管管伙食账,收缴伙食费和粮票等等,同时照顾梁副局长。
       我们从机场接回了摄制组,他们一共4个人:导演、摄影、作曲,还有上海市气象局的一名陪同人员。
       在相关的会议上,导演介绍了拍摄计划和脚本,提出一些要求,梁副局长拍板敲定,拍摄就开始了。
       摄制组在兰州观测站拍摄了地面观测、施放带着探空仪的白色气球和接收信号的高空观测、皋兰山雷达站雷达观测、天气预报的制作等场景,我们没事就站在旁边上看热闹。
       头一次现场观看拍电影,虽说是纪录片,也很新鲜,从头看到尾。哦——电影原来是这样拍的:
       导演捧着脚本,按预定的好场地,摄影选好角度,固定好摄影机,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随着导演一声;”开始!”把写有阿拉伯数字的序号牌在镜头前一亮,拍摄就开始了。摄影机按照情节,一会儿是全景,一会儿是近景,一会儿是特写。每一段开始,都要拍下编号。我一边看一边想,这还是纪录片,要是故事片,那就麻烦多了,
       接下来要到甘肃南部的岷县拍摄人工防雹的场景,那里有省地两级气象局合建的防雹基地。
       岷县当时属于武都地区,距离兰州有260多公里。局里从兰州的运输公司租了一辆38座的长途轿子车。梁副局长坐着北京吉普前面开路,我们和摄制组的4人,带着他们的设备,于6月下旬乘坐轿子车就出发了。
       轿子车翻山越岭,辗转在群山之间。我是头一次到甘肃的陇南,这里的景色也是头一回观赏。6月的甘肃南部,山上碧绿如毯,那金黄的油菜花、嫩白的洋芋花、淡紫的苜蓿花镶嵌在绿色之中,再加上蓝天白云,那景色难画难描。
       岷县,有个叫“黄金山”的地方,就是省局和武都局联合设立的防雹基地。
       武都地区地处秦岭之南,属于二阴山地。我们在砂石路和搓板路上翻山越岭颠簸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岷县。
       武都地区革命委员会对此次摄制也相当重视,委派岷县革委会一位副主任和一名秘书负责接待。梁副局长年纪大了,留在岷县县城坐镇。
       为保证摄制组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地区革委会从地区公安局抽2名民警,地区医院抽2名医生,负责摄制组的安全和保健。同时,地区气象局局长带办公室的1名办事人员,还有县上也派了相关人员,都和摄制组随行。38座的轿子车,做了近20个人,再加上摄制组的设备器材,几乎是一车。看这阵势,我不由想起一句俗语:“一位观音吃饭,十个罗汉陪同”。
       次日,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黄金山。黄金山地处闾井公社,这里山高人稀,当地无法安排,我们就住在了闾井公社。闾井公社所在地是一院平房。有会议室,食堂和职工宿舍。我们一来,职工们都回家去住了,腾出宿舍当招待所,并指派一名年轻的女同志接待我们。这里的宿舍每人一间,都是土炕,虽说是7月份,屋里还生着火炉,睡的也是热炕。
       第二天,吃完早饭,按照摄制组的计划,全体出发了。作曲的是个女同志,她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查阅当地的音乐资料或到民间采风。
       黄金山海拔近3000米,属于二阴山区。夏天的这里,景色无比优美,晴空万里,群山起伏,漫山遍野都是绿茵茵的草地,无数野花点缀其中,把这里装扮得妩媚妖娆。
       山上有一座三间的平房,用作通讯、预报及住宿和器材库存,门外有一部测风雷达,这就是一个流动气象台,负责这里的天气预报,几个业务人员就住在这里。
       到了下午2点左右,天空出现乌云,慢慢向这里涌来。可以这样说:“黄金山的天,妖婆子的脸,说变就变。”刹那间就开始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威风一阵之后,又是雨过天晴。这里最担心的就是下雹子。一场雹子下来,庄稼就要遭殃。所以人工消雹在这里是全民上阵,土洋结合,全力以赴。
       在这里,每个生产队都有土炮厂。这里的土炮又叫“空炸炮”,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就是用半圆球型的模子,涂上胶泥做成半圆球型壳,晾干了以后把两个半圆球型壳合起来,里面放入黑色火药,引出药捻,再糊上几层报纸,炮弹就做成了。晾干的炮弹平时就放在雹区搭建的小房子里,一旦有雹云过来,他们就搬出来放到炮位,只等开炮的命令一下,立即点着药捻,转身躲在构筑的掩体里。炸完一个,再点一个,直到雹云消失。
       黄金山海拔3000多米,一般的雹云接近地面,土炮爆炸后,冲击波和炮屑都能起到破坏雹云结构的作用,效果虽不如火箭和高炮,但再厉害的雹云也经不住这轮番的“炮海战术”。
       摄制组每天上山,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能拍的都拍了,可就是没见到雹雨。好几天过去了,这天根据省地县台站的预报和现场预报,下午有阵性冰雹天气。导演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实况拍摄。
       由于这里的紫外线非常强,成年人无论男女,脸颊都是红色的,俗称“红二团”。只有学生们整天在教室里,很少晒太阳,一般都没有这种脸色。为了拍出好的效果,摄制组说动当地领导,从中学抽调了一些高中的男女学生,经过简单的教练,就充当了高炮的炮手。只要会填弹,会踩着踏板发射,听号令往天上打就行。气得那些真炮手们直嚷嚷:“平时打炮是我们,上电影咋就没我们的份咧!”
       不一会儿灰里带黄的雹云滚滚,风驰电闪地压上来,“卡啦”一声闷雷,紧接着瓢泼大雨下起来。须臾一颗颗冰雹从天而降。摄影师在雨伞下操作着摄影机,拍了几个镜头后,向消雹队伍的总指挥挥了一下手,只听得总指挥一声令下,消雹人员迅速进入岗位,土制空炸炮拔捻点火,高射炮装弹发射,火箭筒冒火升空。瞬间,“嗵!”“轰!”“嗖——嗵!”的爆炸声一起响了起来,响彻漫山遍野,不是打仗,胜似打仗。
       摄制组抓住这个机会,从不同方位拍摄,一次就完成了。导演和摄影都非常满意。
       不久,云消雾散,黄金山又恢复了她那秀美的模样。
       在这期间,我没事就跟流动气象台的老大哥们聊天谝闲传,混熟了就跟他们要点颇感兴趣的东西。一个是37高炮的弹壳,还有黑色火药,他们都让我如愿以偿。就这弹壳和火药,在以后闯下了乱子,这是后话。
       黄金山拍完后,武都的有关人员撤离,我们返回兰州,途中到民航售票处把拍摄的影片空运上海去洗印。住了一宿,次日又转场永登,到人控研究室的石门岘消雹研究基地补拍一些镜头。
       石门岘在永登县西北方向武胜驿公社的大山之中,距县城有十几公里,我们就住在县招待所。由于这里是省局的基地,县革委会办公室只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公社来了一名副主任,便于联系和协调。
       消雹基地在一座山头上,专门修了路,供牵引车拉高炮使用。
       拍摄的镜头主要是高炮群和火箭弹消雹,摄制组到消雹基地勘察了一会儿,导演提出,这里四周是山,视野不开阔,会影响拍摄的效果,必须将发射场地搬到四周开阔的山顶上去。
       这可就难住人控室的人了,从这里到其他山顶,坡度大且没有路,仅有的“东风”牵引卡车是爬不上去的,除非用履带式大型拖拉机。
       经过与县上和公社的同志商议,就从公社农技站调来了一台“东方红”履带式大型拖拉机。
       由于路途较远,午饭就由县招待所把饭做好,用车拉上山来,就是米饭馒头,两个菜,一碗汤,晚上就在招待所就餐。
       第三天,拖拉机开来了,由农技站站长亲自指挥,拖拉机手小心翼翼,紧握刹把,忽前忽右,忽上忽下,稳扎稳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几门高炮都拉上了山顶。
       在这里,主要是拍摄高炮和火箭弹发射的场景,只要是天阴就行。即使是石门岘的高炮轰击黄金山的雹云也没关系。
       这天拍了几个镜头,又用拖拉机移动了一下炮位,准备拍完后再移动。拖拉机停在山坡上,也没熄火,一直“轰隆隆”地响着。当正在拍摄时,谁也没注意,拖拉机由于长时间震动,履带下的土壤松了,“突突突”地向下溜达。只听“轰隆”一声,拖拉机一头扎进了好几米深的一户社员家的院子里。好在院子里没人,拖拉机却摔坏了。心疼的农机队队长和拖拉机手直皱眉头,脸都绿了。
       尽管如此,拍摄还得继续。又拍了几段,总算杀青了。人控办与当地进行联系,又从县农技站调了一台履带拖拉机,把高炮拉回了原地,随后我们也就收兵回营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了解了拍摄电影的全过程,也听懂了他们的上海话。
       回到局里后,摄影组向局领导和有关处室的人员汇报了拍摄的情况,又在会议室放映了黄金山拍摄的那些素材,尽管不连贯,但反映的是我们甘肃气象部门的事,而且还是彩色的,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个多月,电影厂给我们寄来了正式的影片,局放映队在职工食堂放故事片时,首先放了“观云测天”。
       片头显示甘肃风光,然后闪出“观云测天”四个字,片中介绍了甘肃气象简况、高空地面和雷达观测、气象通讯、气象预报、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等等,基本反映了当时气象事业的现状,背景音乐是“临夏花儿”的旋律。片长20分钟左右。在电影院放映,一般会在故事片之前加映。
       这是首部反映甘肃气象部门乃至全国气象部门气象工作的纪录片,所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亲身经历拍摄经过的我,更是难忘。
(图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光风霁月 + 3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阅历丰富,多姿多彩。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回忆录跟随摄制组拍电影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打炮是我们,上电影咋就没我们的份咧!”
有网友也提到拍片子时“弄虚作假”的做法,所以即便是看纪录片也得想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基本原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分享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朋友的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景散人 发表于 2019-12-7 20:11
悠悠岁月,往事历历在目

谢谢您的关注点评,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9-12-7 21:13
老师阅历丰富,多姿多彩。

谢谢真真管委,这些经历平淡无奇,写着玩。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19-12-8 07:03
欣赏老师回忆录跟随摄制组拍电影

谢谢您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洞 发表于 2019-12-8 07:22
“平时打炮是我们,上电影咋就没我们的份咧!”
有网友也提到拍片子时“弄虚作假”的做法,所以即便是看纪 ...

这是一个普及科学常识的影片,它是告诉人们“观云测天”是怎么回事,所以不太在乎事实的真与假。它不像历史纪录片,要讲究真实。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些镜头就可以用动漫解决。谢谢,晚上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5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