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734|回复: 24

[小说] 47年的李志英(15):柴(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来不闲 于 2021-9-20 09:49 编辑

前情摘要:
生活虽然有些艰难,但志英也受到不少亲戚朋友们的关照。为此她一直心怀感激。

柴(1)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首推第一件:柴,对大窑坝的乡亲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我说,乡亲们灶堂里烧的柴,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他们的母亲河——嘉陵江。你会信吗?
大窑坝之所以叫做“坝”,是因为她是顺着嘉陵江的水流由北向南渐渐走低的一大片平地。没有山,为数不多树木在大炼钢时期被砍了个干净。新种下的稀稀拉拉的树们还很年轻,然后便是一丛丛碧绿茂密的竹子、低矮的灌木了和葱葱的野草了。

志英家的后院种了十来棵阔叶桉,幸儿和小永去河坝捡柴时,小洁便在后院用一根长长的铁签戳地上的桉叶。待戳得厚厚的一沓,提起铁签来,用另一只手把这沓树叶推到签子的顶部。再放下铁签去,继续戳地上的落叶,直到戳得满满的一签。高高兴兴的拎回厨房,把树叶退到柴堆旁。这些叶片是烧火时用来引燃的好材料。

孩子们虽然都很用心努力,但能帮到的忙始终有限。木柴最大的“产地”,还在那滔滔的江水——

夏天涨水的时候,奔腾的江水冲塌了上游的山体,裹挟着浑黄的泥沙向下游袭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上游受灾人家的家具、门板,更多的,是山上陈年的老树和枯丫。

江水咆哮时,站在水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江中木柴对乡亲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洪水的威胁。


大窑坝上游马家沟附近,有一个回水坎,江水流经这里时,总要转进来,绕一圈,再赶往下游去。被江水卷来的木柴们,经过这一转头,便留在坎里不出去了。

当黑幽幽的木柴挤进浅湾,乡亲便早早的来了。长长的竹竿,竿前端绑牢一个结实的铁耙子,挽起裤管踩进江水里,直到水面漫到膝盖上方。都尽力的让自己的竹竿伸得长些,再长些,看准粗大的树段或纠缠成团的枯枝,一耙下去,勾住了,两手在竹竿上交替,稳稳的拖回岸边来。同行的家人或搭伙的同伴走上前,抱住树干的一头或其中一个树枝往岸上拉。

离江水远一些的河滩上,黑色的柴火挨挨挤挤的堆了无数座小山。一家一堆,各不相扰。待湾里的柴火捞得差不多了,“小山”的主人们便各自挑了竹筐、背了背篓来收柴,不必留人看守,谁也不会弄错。

捞柴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孩子们都还小,搭不上手。大多时候,志英便是一个人去捞柴,然后用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一担一担挑回家来。志英人缘好,遇到困难时,总会有靠谱的亲戚和朋友给她支持和帮助。

(一)
这天,早早的,便有乡亲在喊着涨水了,有柴。志英稍做梳洗,带了耙子、挑了箩筐出门。两只空筐搁在扁担两端,志英轻快的踩着灰蒙蒙的晨光,跟着窄窄的小路,蜿蜒到了马家沟的回水坎。湾里早已站满了人,有往江里伸长竹竿的,有抱着柴往柴堆跑的,有正往背篓里装柴的,好不热闹。

志英匆匆加入大队伍,脱了鞋踩进江水里,清晨的水还带着丝丝的凉意,却也挡不住大伙捞柴的热情。

没有帮手,志英每拉回一耙柴,就得上岸一趟。跑了5,6个来回,听到有人唤她“志英!你也来了?”是二妹悦清的丈夫刘国银,也是幸儿的老师。他正和老母亲一起在捞柴。

“志英,”刘家姨关切的问她“你又是一个人,你去捞吧,我帮你堆柴。”

江水带来的柴,是一波一波的,每来一波,就得抓紧时间捞,若是过了这个“村”,就只能等下一个“店”了。志英道着谢,又回到江里。一耙一耙,想尽量多捞一些,堆在岸上,再慢慢往家里挑。

夏日的天,就是娃娃的脸。前一秒还看到初阳,后一秒就“啪啪”的砸豆大的雨滴来。

看看天色,刘老师叫住志英:“你快别捞了,等会雨下大了你不好回去。”又回头指了指身后的柴堆“我们今天来得早,你看,都捞了一大堆了。”“你装一担回去吧,娃儿些还在屋头等你呢。”

“那咋得行,你们也要用柴,况且……”志英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志英,你这个娃儿,我们又不是外人!”刘家姨打断了她的话“我们离得近,还有时间再捞一阵。”“你快些装上柴回家切,娃儿些还要上课,你不回去他们咋办?”

“不了,不了。”志英还在摇头。

“快来快来,莫说那些。赶紧来装。”刘老师站在他们的“小山”旁唤志英。

志英实在拗不过母子俩,只好拿了箩筐过去。

刘老师母子俩给志英实实的压了两箩筐柴火,回程的担子比来时沉了很多,志英心里感激,也不觉得担子重。看看天,黑沉沉的乌云迫得越来越近了。

刚刚走出回龙坎回到小路上,雨滴仿佛被什么东西追赶一般,更加匆忙的从上空哗哗的奔下来,渐渐连成线,织成密密实实的雨帘。


头发一瞬间就湿透了,衣裤沉沉的粘在身上,鞋子也喝饱了水。雨水淋到柴火上,又从箩筐底簌簌的淌出来。

夏天,淋雨是常有的事情。但这次的雨特别大,志英坚持着走了一段路,不得不停下来。雨水太密集,刷刷的冲在身上、浇在脸上。志英仿佛浸泡在水潭里,憋闷得喘不过气来。

怎么办呢?娃儿们还在家里,她却被暴雨拦在了路上。

抹一把脸上的水,志英脚步不停,边走边费力的穿过迷漫的雨雾向周围看去,前面大约3,400米的地方,隐隐的有一户人家,不知有没有人在家?过去借一顶斗笠吧,好赖挡一挡面前的雨。

志英侧着脸,别扭的加快脚步。鞋子里的水“扑哧~扑哧~”的响得急促。

还好,有人在家。虽然并不熟悉,但这家好心人听了志英的话,还是很痛快的拿了一顶斗笠给她。农家人雨天里都用斗笠和蓑衣避雨,比雨伞方便,不占手,不影响干活。

斗笠很大,半径有50多公分。志英一戴上头,立马感觉轻松了好多,呼吸也顺畅了。

可以继续赶路了。回到家,刚好来得及做早饭,叫孩子们起床。

(二)

涨水季“捞柴”是大窑坝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极具时效性。不论身在何处,或者在忙着什么,一发现江面上有柴,立即就得行动,动作一旦慢了,要么柴就被捞完了,要么就随江水哐哐冲到下游去了。

当然啦,如果反应快速一些,“收成”自然也会很可观。志英收获最大的一次,不是在大窑坝,而是在江对面的龙盘镇。

小洁口腔溃疡,志英一早带了她到县人民医院看医生。早上出门时江水还很平静,渡船如常在江面往返。
回程时,犹如魔术一般,清澈的江水变得浑黄,江面陡然宽了许多。不过半天的工夫,嘉陵江封渡了。连机动渡船也停运了。

“坐车回龙盘镇吧,看看那里能不能过江。”志英怀着一点侥幸带着小洁坐上了回龙盘的车。

龙盘的江面和县里一样,哗哗的水花乱溅。是的,龙盘也封渡了。

今晚回不了家,只能先在镇上住下。老大老二还在家里,志英倒也并不是很担心。这些年,她和婆婆妈早已形成默契:每天傍晚婆婆妈都会打发小侄女到大屋看看志英回家了没,如果没在家,她就会过来大屋里照看一下几个娃,带孩子一起做饭。

龙盘镇上的赖妈妈是经品爸的表姐,她儿子赖仕国作为驻村干部,就下放在上窑坝,住在经品爸家。志英因此和他们家熟识。被大水拦在龙盘这两天,志英和小洁就借住在赖妈妈家里。

江面继续狂吼,第二天仍没有缓下来的意思。家里无数的活计都在催着志英快些回去。早起后她就一趟一趟的往江边跑,想看看水小些了没。

已经第三趟了,水面依旧咆哮着。正失望的往回走,却听见有人在喊“唉呀,快看,好多柴,好多柴!”

志英随着大伙看向江面,木柴在江上你推我赶,密麻麻、黑幽幽的望不到边。反正也过不了江,就去捞柴吧。至于捞了以后怎么弄回家去,到时再想办法。

龙盘镇的江边,没有回水坎那样的平滩,水岸直直的比江面高出几梯。耙子不方便用了,志英便找了一根长长的竹杆子,在顶端大约一米的位置用草绳一圈圈缠紧,端头剖开成数根细条,加几根竹篾和细绳稍稍编扎,一个简单好用的捞柴工具——大竹舀子就完成了。

托了赖妈妈帮忙照看小洁,志英就向江边出发了。捞柴的规矩:柴在江里时,是大家的;不论谁捞到,就是谁的。


柴的人群里,伸长了竹舀子,一舀又一舀。那天的柴真多啊,多得志英恍然一辈子也用不完。这当然是错觉,不到中午,这一波柴就过去了。江面恢复了浑黄,志英的身后,也多出了一座小柴山。

人们停下了手里五花八门的捞柴“工具”,三三俩俩的回家去,志英也放下了竹舀。回到赖妈妈家,午饭已经做好了。捞了一大堆的柴火,一回“家”就能吃上饭,志英满心的幸福和感动。

第三天,终于回水了。那堆柴也该弄回家去了。

这一趟肯定是要请三弟、五弟,还有两个大侄儿来帮忙的,但是,如果都到龙盘镇来背,就得先上渡船,过江,再背三四里地才能到家,实在是一件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能有船带过江就好了。志英边想边又到江边四处留意。回水后,不但渡船解封,一些小的人力货船也上了工。
远远的,志英发现码头上正歇着几艘东河船。小船靠在岸边,几个船主斜坐在各自的船头,指间缭绕着细白的烟,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东河船是一种小型的货船,基本都从上游的旺苍、苍溪下来。细细长长的一艘,只需一人控制。从上游装货,顺流而下,既省时又省力。卸完货,空舱返程。船工们也不用浆,一根竹篙撑着近岸的鹅卵石,晃晃悠悠的便回去了。如果时间允许,便再装满一船货,又一溜烟的向下游奔来。

上窑坝在龙盘镇的上游,是东河船返程的必经之地。

志英想定主意,转回镇上买了几包烟返回码头。

“几位老师,你们好。”她边说着,边打开一包烟,给每位船工发一支。

“大妹子,有啥事哇?”

“几位老师,是这样的:我昨天捞了一些柴。但是呢,我家在对岸的上窑坝。”志英指了指河对岸,“我家娃他爸去上大学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我一个人要把这些柴弄回去实在有点恼火。”

“想麻烦你们一下,回去时能不能帮我把柴带回去?”志英恳切的说,“需要好多运费你们跟我说就是。”

“哎呀,妹子你能干哦。”一个年纪大一些船工说,“男人去读大学,你一个人在家带三个娃儿,能干,能干!”他转头看看两个伙伴,互相点点头,“要啥子运费哦,不用不用。我们帮你带回切就是嘛。”

“真的?!太好了,太感谢你们了。”志英拿出刚买的烟,“你们真是好心,谢谢你们。不要运费,留包烟抽吧。”说着每人递过去一包。

三位船工也不推辞,都伸手接了过去。“你去切背过来嘛,倒到船里。装好我们就走。”

志英感动又遇到了好心人,一边感谢着,一边往岸上去。

回到赖妈妈家,志英向老人说明了情况,请她帮着借了一个大背篓。

在江岸和东河船之间往返十来趟后,志英总算把前一天捞的柴全部搬完了。船过江,到了上窑坝的水岸,志英又一背篓一背篓从船上把柴背下来。一边背,一边让小洁去请了三爸、五爸和两个堂哥哥带了背篓和箩筐来。

人多力量大,一行五人速度快了很多,不多一会,这批柴就铺满了大屋前400多平的院坝。等太阳出来,狠狠的晒几天,便可以把它们整齐的码到厨房后的柴垛上了。

“这个志英娃儿,硬是(真是)!带小洁去看个医生,还捞了这一院子的柴回来。”婆婆妈感慨的说。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3 收起 理由
李刚 + 3 大赞!
真真 + 5 赞一个!
宋玉芳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9-2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小说, 一个女人家在农村真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21-9-2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来不闲老师的小说——47年的李志英(15):柴(1)
发表于 2021-9-2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访欣赏!小说精彩!增长知识!受益匪浅!祝中秋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9-2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1-9-20 10:32
欣赏好小说, 一个女人家在农村真不容易的~~

谢谢欣赏
嗯,一个人确实太不容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9-2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21-9-20 10:37
欣赏老来不闲老师的小说——47年的李志英(15):柴(1)

感谢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21-9-2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学究空间 发表于 2021-9-20 12:46
拜访欣赏!小说精彩!增长知识!受益匪浅!祝中秋快乐!

谢谢,中秋快乐
发表于 2021-9-2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拜读老来不闲老师小说 47年的李志英(15):柴(1)
发表于 2021-9-2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英,真是个能干的好女人。谁娶到她,天赐的福!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5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