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208|回复: 64

[回忆录] 荣耀(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2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省新余县810 厂,在浙赣线的一个三等小站,岔出了一条18公里的铁路支线,这条支线几经扭动,避开几座山峦,蓦然划出一条弧线。一头扎进大山深处。这是当年三线建设总负责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1964年视察时,亲自为810 厂选定的厂址。
   810 厂是一个特殊钢厂,生产各种特殊钢供应给江西军工企业,1965年从上海各钢铁厂抽调上万人支援建设810厂。我到该厂时已经初具规模。各分厂开始正常生产。
                                                (一)
  工厂距离小县城约二十公里,座落在名叫良山的群山之中,山丘说不上壁立千仞,却也峰峦起伏。山上茂密的树林重重叠叠,山风吹过,低沉的林涛声在丘壑阵阵回响。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集镇,一个小商店、一座邮政所、一家饮食店、在一座农舍中,设有一个散发着浓浓煤油味的供销社,角落里放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煤油桶,专供当地老俵晚上点灯用(江西称呼农民为老俵,大约是表亲的意思),柜台和橱窗里零零碎碎的摆放着布匹肥皂牙膏热水瓶和化肥农药......。紧挨供销社另辟一间作为新华书店,窄窄的门面,放着两张柜台,要买书先得闻闻煤油味。
  集镇上最大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幢用高墙紧围起来的粮库,一到收公粮的日子,粮库前就挤满了扁担箩筐。里面还有碾米房,靠近街面的一排平房是向老佰姓供应粮食的,厂里职工也是到这里买米,那时只供应早稻米,8分钱1斤,早稻米上海人叫“洋籼米”,做成饭很硬而且糙口很难吃,偶尔可以买到少量的晚稻米,比较糯软。
  在一条条蜿蜒的山沟里,稀稀散散地座落着一些老俵村庄,红土筑墙(江西都是红土地)黑瓦作顶。家家窗户都开得很小,嵌着粗粗的木栅,大约是为了防止盗贼吧,其实许多老俵家徒四壁穷的叮当响,有什么东西好偷啊?走进屋里黑黝黝的,地上是泥土地,好一点的人家是砖地。堂屋里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条长凳,做工很粗糙也没有上漆,叧外散放着几把竹椅子。靠墙边有一张竹床,这是夏天乘凉用的,坐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
    山凹里一块块稻田曲曲绕绕大小不等,历代以种田为生的老俵说:“早稻是个宝,晚稻一把草。”缺少阳光的冷水田,年年广种薄收。
                                            (二)
    810 厂就设在这么个穷山僻壤的地方,如果从空中俯视,厂区的环形公路在群山的褶皱里穿行,组成一个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前期的开拓者沿着公路建起了十几个生产分厂,总厂的铁路线也分別通向各个分厂、火车的汽筁声响彻在群山之中、显露出息息生气,公路和铁路总长约十公里,故称为“十里钢城”。
   大批蜂拥而至的上海钢铁工人,离开了繁华的大上海,虽然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但是眼前的简陋仍让人感到意外。
   那个年代是艰苦奋斗的年代,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全厂职工立下誓言:一定要把三线建设搞好,让毛主席老人家放心。现在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人真傻啊!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历史的时代背景,这就是当时大多数支内职工的精神状态。
   那个时候上海有大批职工支援江西三线建设,我的连襟也是从上海支援到江西安福县的一个军工厂造轻机枪,这个厂的钢材是我们厂供应的,所以我曾经去过他们厂,他们那里更是深山老林,交通更不方便,条件更艰苦。
   810厂有三个分别建在山沟里的生活区,各个生活区相隔三公里左右。只有一个生活区房屋是砖木结构二层楼建筑,其他两个均是“干打垒”平房。有个生活区由于受地形限制,十几个新村分散到各个山坳里,最小的一个村只有两排房子,七,八户人家。
   所谓“干打垒”就是房屋的下半半截约1米左右是砖墙,上半截用竹片编制再抺上黄泥石灰和沙子的三合土,房屋内没有卫生间,厨房里有烧柴火的灶头。这样的平房夏天热冬天冷,寒冬腊月的夜里,脸盆里的水能结上一层薄冰。糟糕的是五、六月的黄霉天,山里雾气重湿度大,地上像渗出水似的潮湿,家具和东西都会发霉,晾晒的衣服也总不见干。
   即使是这样的家属宿舍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任何怨言,因为相比较上海狹小的斗室般居住环境好多了。
   不仅家属宿舍,办公室也是如此,一个山谷两边靠山脚边各有一排“干打垒”,中间隔着一片稻田,这一排是行政管理经营生产的各科室,对面是党委各部门,稻田中一条窄窄的田埂,便是连接两边的通道。
   厂区各道路都是煤渣路或是沙土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各个分厂的食堂也都因陋就简,一块木板代替餐桌,两根并起毛竹当凳子。来往于生产区和生活区的交通工具是大卡车改装的大篷车,过了规定时间只能以步代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4人气值 +50 收起 理由
撫順地質老人 + 3 大赞!
周永根 + 5 大赞!
瑢芳田智 + 4 赞一个!
老家 + 5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三线建设者,艰辛和克服困难精神留下深刻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海姆版主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西省新余县810 厂,三线建设.早上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林 于 2021-12-22 06:41 编辑

江西内地是属于上海支援去的小三线吧,我父亲在1965年,巳50岁,从上海钢管厂,主动报名去四川江油长城钢厂内地大三綫工作,那里鸡蛋当时5分钱一个,上海人去多了,涨到一角一个了,水质差,很艰苦的,父亲直到63岁,因我的要求,才叫他回沪的,他年年评为先进的,文革中,别人不上班,他坚持每天在工作岗位上。
发表于 2021-12-22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三线,历历在目,就像昨天,非常清晰,有感情了,欣赏老师佳作,早上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我所在的江西也有上海内迁厂, 这环境很熟悉的感觉. 我同学的父亲在新余钢铁厂,后来她下放到全南, 从全南转到新余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赞, 等着第二集.
发表于 2021-12-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海姆回忆录荣耀,海姆是军人,最可爱的人,荣耀一身。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等闲视之笑咪咪 于 2021-12-22 09:18 编辑

您写得真好,让我开了眼界。目前写三线的很少,希望能看到后续的文章!
另外,题目也很棒,只有三线人才会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2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大舅哥就在新余的深山里!他是从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那边调过去的,我去过,那地方真叫苦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海姆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6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