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428|回复: 3

我爱资阳(二)——古代三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阳古代“三贤”是指苌弘、王褒、董钧。
     苌弘,字叔,资阳市忠义镇高岩山人。他生于距今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东周内史大夫。苌弘博学多才,擅长 天文,精通音律,著有《大荒东经》等15篇,享有“智多星”之美誉。
  唐代韩愈《师说》中,不是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句么!公元前521年,孔子专程访问苌弘,苌弘为他讲解音乐和天文,交流了知识和政见,还共同探讨了乐曲。相处数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苌弘在人前称赞仲尼见多识广;而孔子与人谈论音乐,也常引用苌弘见解,这对孔子删诗书、订礼乐有较大的帮助。春秋时代就有“太岁”十二星之名,这是有苌弘参加的南派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他们发现木星12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创造了“岁星纪年法”。苌弘先后辅佐东周3个君王,为巩固王室,作出了显著贡献。公元前525年10月13日,晋侯借卜卦为由,派员到周取得了景王同意,借路祈福。阴谋被苌弘识破,告之周卿刘康公后,有所准备,才避免了晋灭陆浑之举的再现。公元前518年2月27日,甘桓公去见王子朝,刘文公很担心,苌弘说:“同心同德,能举大义,王子朝做不到这点,还担心什么?”苌弘为周敬五的复国竭忠尽智,公元前516年12月3日,晋终于拥戴周敬王在陈周复位,并以重兵守此陪都。次年1月4日,王子朝就只好卷起周室典籍依附楚国去了。简言之,苌弘辅佐周王,策命诸侯,卿和大夫,客观上免庶民于水火之苦,真是呕心沥血。然而公元前492年,周敬五偏听偏信,中了离间之计,施用剖腹掏肠之刑,
  杀害了终身辛劳、丹心可鉴的年近九旬的苌弘。临刑前,苌弘沉痛地说:“杀身之祸我并不悲哀,痛恨的是宗周不统一。”苌弘为国冤死,河南禹县乡民将其鲜血藏于匣中,传说3年以后变成碧玉。
  由此,《蜀都赋》便书了“碧出苌弘之血”的名句,“碧血丹心”的典故即源于此。
  千百年来,碧血丹心已成了为正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竭忠尽诚的代词,一向被人们著述吟咏所引用。是呀,苌弘碧血,光照人间,青史永垂。
  星移斗转,东周内史大夫苌弘的桑梓,还有苌弘山、苌弘寨、苌弘洞、苌弘桥、苌弘村等遗迹。清知县杨周冕于1774年在县城上西街(今城关二小左侧)立木牌坊,劲书“三贤故里”。三贤中就有东周苌弘。1859年,西门外(今雁城路立交桥侧)建三贤祠。2005年,苌弘村建立苌弘祠,书录王洪林<苌弘传> 。
      

      王褒 ,字子渊,资阳县昆仑乡墨池坝。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笔砚之处;县城南书台山,便是他另一个攻书的地方。他精通六艺,娴熟<楚辞> ,崇敬屈原而作《九怀》,初露才华。尔后,他游历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垒山)等地,博览风物,以文会友。汉宣帝时,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中和》《乐职》《宣布》诗,主人命僮子依古乐演唱,大为成功,由此声名四播。在刺史的举荐下,得到宣帝的召见,他先作“待诏”的清客,旋擢谏大夫。这时,才华横溢的王褒,一连写了《圣主得贤臣颂》<甘泉赋>和《四子讲德论》,其中尤以《圣主得贤臣颂》为著,用良御御骏马来作比,颇为形象。“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风流八极,万里壹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音节急促而寓意深邃,真使人有耳闻目睹马蹄迅疾之感。
  不仅如此,纯以辞赋来吟咏细小物件的则自褒始。王褒把专以游猎、女色为题材,转变为以细小的物件为题材;把规模壮阔的风格,转变为纤弱沉湎的风格;把堆积夸张的手法,转变为密巧细致的手法。他的名著《洞箫赋》,则是三个转变的集中体现。《洞箫赋》先写了竹林中的景物,后写箫声的动人,用力描绘,着力铺陈,细腻有致,扣人心扉。无怪乎做太子时的汉元帝“令后宫贵人皆诵读之”,也无怪乎<文心雕龙>称道:“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洞箫赋》是很早描写音乐的辞赋,对后世也很有影响。此外,王褒在蜀时,用方言写过<僮约>一文,以戏谑的笔调描写奴隶的待遇,由此可窥见西汉西蜀社会的一个侧面。
  公元前51年,王褒奉令往益州,在途中写完《移金马碧鸡文》,不久病逝,时年40岁。王褒一生留下辞赋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传》1卷,明末收集有<王谏议集>11篇。1998年,王洪林出版《王褒集考译》。

   董钧
  董钧,字文伯(前12年—63年),资阳市雁江区人。西汉五官中郎将,经学家、教育家。初事大鸿胪王临。元始中,举明经,迁廪栖令,后以病去官。建武中,以孝廉。辟为司徒府,后累迁五官中郎将。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切中时弊,多被采用。其为学,主治儒家经典,尤精于《礼》学。西汉鲁人高堂生最早传出今文《士礼》十七篇以后,萧奋以其礼学授后苍,后苍再传戴德,戴圣、庆普等,三人学《礼》各有所得,于是形成<大戴礼> 、 <小戴礼> 、 <庆氏礼>三家礼学。董钧治《礼》,主要学习和研究《庆氏礼》,多有自己的见解,成为《庆氏礼》学的传人。同时也吸收其它《礼》学派及各种经学派的思想,注意融会贯通,以其渊博学识,很快即名扬远近。永平初年,被立为博士,参与制订五郊祭祀、宗庙礼乐、威仪章服等礼仪,所提建策,切合实际,多见从用。平生以授徒讲学为乐,常教授门生百余人,“当世称为通儒”,(《后汉书&#8226;董钧传》)。对于传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传播和发展庆氏礼学,发挥-定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兔兔 + 5 才华横溢!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19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姐姐走进资阳,学习了解资阳古代“三贤”是指苌弘、王褒、董钧。
增长了知识,谢谢介绍。
发表于 2013-6-1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朋友的美文,才了解了资阳古代“三贤”是指苌弘。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魄 发表于 2013-6-19 09:25
看了朋友的美文,才了解了资阳古代“三贤”是指苌弘。谢谢!

我是用的拿来主义!

点评

下午好!  发表于 2013-6-19 13:16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2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