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968|回复: 3

馒头到底是谁发明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馒头到底是谁发明的

馒头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种面食,食品界将其誉为中国最著名的发酵食品。然而,谈起馒头的“身世”,很多典籍和文章都将其“研发”的功劳记在一代贤相诸葛亮名下,认为馒头是诸葛亮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偶然发明的。其实,这是一种误传,馒头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且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了。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发明”馒头有过这样的叙述:“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民间据此才有了流传后世的“诸葛亮发明馒头”之说。
    元人林坤所著《诚斋杂记》中证实:“孔明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则出兵利。孔明杂以羊豕之肉,以面包之,以像人头。此为馒头之始。”
    这为后世确立“孔明乃馒头之父”的论断进一步提供了史实证据。
    明代湖北蕲春人周祁撰所著的《名义考》,是一部“训诂”类的史著,书中考证了一些古代的史地文物、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等。
    《名义考》中记载,中国古代凡以麦面为食的,统称为“饼”:以火炕,称“炉饼”,即今之烧饼;以水沦,称“汤饼”(或煮饼),即今之切面、面条;“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
    明人黄一正所著的《事物绀珠》一书中,也有“蒸饼”即馒头的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说明秦朝时,已经出现馒头或馒头的雏形了。南朝梁人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南齐时期,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必须用“面起饼”。这种“面起饼”的做法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也就是说,让面“发酵”起来,这样就会松软暄腾。
    《名义考》中所记载的各种饼,都是未经过发酵的,也即民间俗称的“死面饼”;而《齐书》中记载的“面起饼”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馒头——“发面饼”。
    魏晋时期,“蒸饼”已成为大众食品。《晋书·何曾传》中就有吃“蒸饼”的记载:“(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这位何大官人爱吃开花馒头(“不坼作十字”即开花馒头)。西晋束皙曾做《饼赋》,文中有“春食馒头,夏食薄壮,秋食起溲,冬食汤饼”的记载。
    宋代时,因避讳仁宗赵祯——“蒸”与“祯”音近,便将“蒸饼”改称“炊饼”。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日挑卖炊饼”中的“炊饼”就是“蒸饼”,也即馒头。
    唐代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称作“玉柱”、“灌浆”——“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明人邹善长《汇苑详注》)
    由此可见,早在战国时期,国人就已经普遍吃上馒头了。“馒头自武侯始”的论断,不过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属于“戏说”一类。也许,诸葛亮当时真的发明了“蛮头”,但那不过是一种祭祀用的面食,属于“牺牲”一类,所以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一句“今讹而为馒头也”,算是为这场“馒头官司”定了案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6 收起 理由
真诚永恒 + 3 赞一个!
温馨的家园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17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哈尔滨乐呵呵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17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8 2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