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9608|回复: 122

[本地杂谈] 《我爱家乡》我爱长荡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荡湖畔 于 2014-6-17 10:40 编辑

朋友你好!本人才疏学浅,为了完成《我爱家乡》的征文,不讲体裁和写法,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写点长荡湖的实际情况和体会,一动笔,噜噜苏苏写得长了点,你想看则看,不想看则别看,请多提宝贵意见,对不起了!
我爱长荡湖
       我爱长荡湖,我的老家就在长荡湖畔。
       长荡湖,又名洮湖,顾名思义,长荡湖是长的。系古太湖分化湖之一,水面较大,北至金坛建昌,南至溧阳南河,南北逾50公里,跨金坛、溧阳两市,现总面积为13万余亩,为江苏十大淡水湖之一。
       长荡湖风景如绣,皓月如银,湖中有山,山上有庙,信男信女慕名而来。湖边芦苇茂密,岸上芳草萋萋,土地肥沃,良田万顷。
       我们湖畔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苏杭,还有诸里和湖塘”。(诸里和湖塘是长荡湖畔),这充分说明,长荡湖畔不但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也是一个极其富饶的鱼米之乡。
       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长荡湖畔渡过的,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长荡湖畔人,我对长荡湖怀有深厚的感情!
       从湖畔由高向低走进长荡湖,这要分为四个阶梯:第一阶梯为上滩涂,第二阶梯为中滩涂,第三阶梯为下滩涂,第四阶梯才是湖中白水。
       上滩涂是天然的花园和牧场。一望无际的、平坦柔软的瓢草和不知名的绿色小草软绵绵的,就象铺着一条绿色的大地毯,说不出名字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在绿色地毯上竞相开放,一眼望去,美丽极了。
       几个顽皮的小牧童,牵着耕牛,带着一二十米的牛绳和小桩木,不快不慢地去上滩涂天然牧场放牛。牧童们把耕牛固定在半径十多米或二十米范围内食草,一个下午,腾换两个地方就足够耕牛吃饱了。安排好耕牛吃草后,牧童们想方设法坐在草地上找着玩,打牌、吹牛、还有的在津津有味地翻看着几本破烂的连环画小说书…这时,也是牧童们最开心惬意的时候!
       中滩涂是编织蓑衣的草资源和上等燃料。
       中滩涂主要以瓢草为主,瓢草,是编织蓑衣的上等主要原料,在当时也是很值钱的,能为湖畔人增加收入。蓑衣,是农民劳作时不可缺少的防雨工具。下雨天,农民外出劳动必须穿着草编的蓑衣才能防止衣服湿透。
       外地编织蓑衣的手艺人,每到四月中下旬,就会到我们中滩涂来割飘草。割下的瓢草,如果遇上好天气,一星期的时间就可以晒干,然后装船运走。当然,这些瓢草已变成了商品,手艺人是要付钱给我们的。
       在这生长瓢草的滩涂中,其中还夹杂着红杆柴草和少量芦苇,长到秋天收割后,这是向外出售或自留备用的上等燃料!
       中滩涂也是放鹅放鸭的天然良港,一群群白色的鹅群、灰色的鸭群,时而散落在湖面上,时而散落在河面上,一眼望去范围很大,就象天上布满的星星。
       到产蛋季节,痴呆呆的鹅、鸭一个个钻进了自己习惯的棚子去产蛋,每只鹅或鸭,高峰期每天能产一枚蛋,有的三天产两蛋,这时,人们收获着丰收的喜悦,然后再去以蛋换取金钱或换取粮食。
       鹅是食长荡湖的各种杂草长大的,鸭是食长荡湖的小鱼小虾和丝螺长大的,可以说没有任何污染。那时的鹅蛋鸭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纯天然食品!
      下滩涂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在几次绵绵春雨之后,湖中水位已渐渐上升,没过了下滩涂生长芦苇的地平线,在二三寸透明清彻水下,长着长胡子的湖螺,随着温暖的太阳光,悄悄地从泥土中爬出了水中的地面,成了那些眼明手快赶滩拾螺人的‘篓中之物’。湖螺很大,也是一种味道非常鲜美的水产品。
       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多年生的挺水植物芦苇,也不违时令地从水中冒出了数不清的绿色尖芽。几天功夫,就会长得比人还要高。芦苇叶在风力的推动下扬起波涛,老远望去就象绿色的海样。
       滩涂上的水位逐渐提高,进入产卵繁殖期的各种鱼类,把无边无际的芦苇塘,当作它们产卵繁殖后代的天然场所。在这个时节,湖畔人掌握着鱼类产卵时会发出水声音的习性,起半夜带着灯火,背着一米高,一点三米直径的圆形鱼罩到滩上去罩鱼,运气好的时候,能罩到好多大鲢鱼和其他杂鱼。
       几万亩草滩涂和芦苇绿色植物的存在,也引来了无数不知名的鸟类,其中包括上等佳肴的黄雀、獐鸡和野鸭。偌大的芦苇塘,是各种鸟类栖息和繁殖的好地方。湖畔人为了觅取上等的鸟类野味,就采取用网罩捏黄雀、用鸟枪打獐鸡和野鸭办法,每年,获取的上等野味不计其数。这些上等野味,在溧阳地方上是非常有名的。在溧阳市面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毛尖花红棠下瓜,长荡湖的黄雀獐鸡野鸭白壳虾。”
       小时候,据父辈说,当年日本鬼子进犯家乡,湖畔人一家老小上船逃进芦苇荡,日本鬼子不知芦苇塘里的情况,开着小汽艇只敢在白水里打转,根本不敢开进芦苇塘。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芦苇的价值,大片的芦苇长在湖里有环保价值,秋季收割后变为了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在集体生产的年代里,以粮为纲,物资匮乏,经济潇条,大家非常困难。秋收以后的芦苇,可编织成芦网、芦菲作为造房建材,可编织成人们防晒防雨的斗笠(俗称凉帽)、可编织成囤积粮食的长条(俗称窝摺)、还可编织成畚箕和一些劳动工具。就芦苇而言,通过加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湖畔人着实得到了实惠!………
       在长荡湖白水中,那又是一番风光。碧波万顷的长荡湖泊中,水天一色,湖水清彻见底,有说不清名字的各种水草随水摆动,各种鱼类和青虾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荡觅食,时而相互嬉戏追逐。竖着桅杆敝着大帆的运输船根据自己不同的方向,在湖中漂泊着。渔民的小船在水中荡漾,在收获着事前放下的捕鱼工具和战果。
       湖畔的大户人家,除了农耕,有的还在长荡湖中捉鱼捉虾,捉鱼虾的工具虽然有多样化,但是,最摆阔的还是“竹簖”。把毛竹断成1.3高,劈成比筷子粗的条状,用草绳编织起来,每张2长,然后到水中连接起来,其中,隔一定的距离,还要摆个龙门阵,让鱼虾自投罗网。捉鱼人家肯定是有小木船的。象这样的人家不多,我村不过四五户,我少年时代,我父亲我哥哥曾以此捉过鱼虾。
       长荡湖中有各种淡水鱼,如青鱼,鲤鱼,鲫鱼,鲶鱼和说不上名字的小鱼,还有中华绒螯蟹,甲鱼,乌龟,黄鳝,泥鳅,丝螺,蛤蜊,麻泽光田鸡等应有尽有。只因水产品非常丰富,有才华的人就把一些鱼的形态归为两句话:“龟高鳖扁蟹无头,鳝长鳅短鲶阔口”。
       一般人家,大鱼买不起,在冬天,买斤小杂鱼与咸菜混烧,自然冷冻以后,那味道鲜美极了。
       就长荡湖的大鱼小虾而言,对湖畔人家的经济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湖中成千上万亩湖沟里的荷花应时竞相开放,一朵朵淡红色或粉红色的荷花,在绿色荷叶的衬托下随风摇摆,显得楚楚动人!夏末秋初,采莲蓬,采荷叶是湖畔人必做之事,莲蓬可食,荷叶可当纸用,尤其可用之包装油腻食品不会走油。
       上千亩湖菱在水面上飘着绿油油的叶子,叶子上面开着白色的小菱花,叶子下面长着青红色的菱角,鲜嫩的菱角吃在口中又甜又脆。在艰苦的年代中,自己舍不得吃,把稍老的煮熟了拿到集市上去卖点钱补贴家用。
       回忆三十多年前的长荡湖,是一个自然美的长荡湖,湖畔人享受了长荡湖的恩赐!后来,人们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加之上游工业发展,污染严重,大大影响和破坏了长荡湖原来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长荡湖的开发利用,现在的长荡湖,著名的景观有“洮湖夜月”、“洮湖品蟹”等。2008年入围的中国十大名蟹一一中华绒螯蟹,深受广大游客、食客喜爱,长荡湖由此而更加闻名。2009年初开始建设长荡湖湿地公园,已经基本建成。在今后的5中,努力建设成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80万人次。
       我想:只要紧紧抓住保护生态环境工作不放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今后的长荡湖还会比以前更美丽,更动人!湖畔人民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我永远会爱我的家乡一一长荡湖!

点评

赞一个好文笔!谢谢老兄详细介绍,长荡湖畔不但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也是一个极其富饶的鱼米之乡!  发表于 2014-6-16 18:25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6-1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米之乡,令人向往。。。
快乐成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快乐成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寒江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江雪 发表于 2014-6-16 18:08
细观长荡湖畔讲述长荡湖故事。
美丽的长荡湖,即是鱼米乡,又是风景区,多少年来给湖畔人民带 ...

分好的段落发送后又变为没段落了,现又重新分了段落,不知还会变否,请老师看一下!谢谢你!
寒江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6-1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荡湖畔,鱼米之乡,令人向往!
周新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