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20|回复: 2

[文化]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的中国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5-6-26 11:57 编辑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的中国碑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是华盛顿纪念塔中唯一的一块汉字石碑。该碑长4.5英尺,宽3.5英尺,字体为正楷,黑漆文字。碑文选自徐继畬所著《瀛寰志略》,称颂美国国父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及开创美国民主制度的业绩,并赞颂其功业超过陈胜、吴广、曹操和刘备,堪列西方古今人物之首。长期以来,这块石碑鲜为人知,直至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后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摘自《雁过留声:中美人文交流的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     
     

      美国人来广州后的十年间,清朝官吏仍然将美国人和英国人混为一谈,清政府“不屑于了解外国情形的闭目塞听状况,并没有稍为改变”。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关注西方世界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梁廷枏和徐继畬等一批开明、进步的爱国者,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开始认识美国。他们特别重视对美国情况的介绍,而且不加掩饰地对美国的长处加以推崇,给予好评。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认识。其中,徐继畬是他们之中最为推崇美国、推崇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一位。   

     到过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人都知道,坐落在国家广场中心的华盛顿纪念塔是该市的地标性建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不远处分别是美国国会大厦、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和白宫四个重要建筑物。它是一座全用纯白大理石建筑而成的尖塔,高550英尺有余,远看如同一把刺向天空的利剑。纪念塔内中空,有台阶可拾级而上。塔壁内砌的是当年世界各国及本国各州赠送的189方铁铸文及石刻,在塔的第十层的西壁上,嵌着一方十分奇特的花岗岩石碑。此碑周边刻有僧侣、龙、斗士及精致花纹,碑文用东方特有的方块汉字写成,全文是:“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所著《瀛寰志略》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耶稣教信辈立石,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合众国传教士识。”   
     那么,这位徐继畬为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如此称颂美国总统华盛顿,把后者描绘为远超陈胜、吴广、曹操、刘备,“提三尺剑开疆万里”、“气貌雄毅绝伦”的“人杰”,“西方世界第一伟人”?他这段盛赞华盛顿及美国的描述怎么刻到了石碑上,石碑又是怎么放到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内的呢?   
   
     徐继畬(1795-1873),山西五台人,字健男,号松龛。自幼出身书香门第,19岁中举,1826年中进士,历任清政府翰林院编修、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两广盐运使、福建布政史、福建巡抚等职,累官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总管同文馆事务。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清朝官员之一,比之“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疾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他对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又更进了一步。林则徐初到广州时,对世界以及美国知之甚少,闹出不少笑话,认为“米利坚国并无国主,只分置二十四处头人,碍难遍行传檄”而无需照会。当然,林则徐后来虚心学习,组织翻译的《四洲志》成为比较确切和系统了解和介绍美国的开端。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中对美国部分介绍的重要资料主要来自裨治文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

    比起他们两位来,徐继畬更多亲力亲为。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耳闻笔录,费尽千辛万苦收集资料。并向美国传教士雅裨理,英国领事李太郭、阿礼国等请教。还“披阅旧籍”“推敲考订”,五阅寒暑,数十易稿,终于1848年编写成《瀛寰志略》。   
     这是一部研究近代世界地理,进而探究世界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被著名地理学家张穆称为“海国破荒之作”。该著作打破了“天朝上国”一统天下的思想桎梏,介绍了欧美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世界,启发并帮助人们开眼看世界。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龙夫威对徐继畬及其《瀛寰志略》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深入研究,结论是《瀛寰志略》“在探索西方强国的本质以及剖析中国在世界上悲惨的沉沦方面,均超出了客观的地理学范畴”。   
   《瀛寰志略》中对美国的重视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甚至超过当时令人生畏、不可一世的英国。该书对美国的介绍尤为详细,不仅介绍地理位置、历史和风俗人情,还特别介绍民主制度、华盛顿创立新国家等。《瀛寰志略》重点介绍了美国的26个州,通过各州介绍,对物质文明和发达的工商业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美国之所以强盛,其原因之一是发展工商业,美国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上。   
   《瀛寰志略》极为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把它说成是“古今”未有的“奇迹”。徐继畬认为美国官员由选举产生的制度非常优越,这种制度不存在政治特权、世袭等级或世袭统治,建立在选举制度基础上的总统制使“各部同心,号令齐一,故诸大国与之辑睦,无敢凌侮之者”。   
   《瀛寰志略》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徐继畬自称是“甫经付梓,即腾谤议”。书中对西方世界的叙述和评论招致了封建权贵的弹劾讨伐,就连曾国藩都认为“徐松龛中丞著书,颇张大英夷”。   
     1850年,徐继畬因为英国两名传教士租赁神光寺屋一事遭到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等人弹劾,于1851年被革职回京,降职位太仆寺少卿——一个类似副弼马温的养马闲差。1852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山西故里。   
      徐继畬作为福建巡抚,一个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长的清朝大员因这么一件小事就被免职,与咸丰皇帝继位前后清政府内的强硬派重占了上风的背景息息相关,道光后期失宠的林则徐就是被当作为一张硬牌来使用的。徐继畬的《瀛寰志略》让他成了清廷许多强硬派官员眼中“投降派”的代表人物,被批“称颂夷人,献媚夷酋”。   
     然而,徐继畬及其《瀛寰志略》的影响是深远的。《瀛寰志略》在当时的一些士大夫和有识之士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学士祁隽藻、云贵总督吴文路等均向同僚推荐此书,福建、浙江地区的大员不但称赞此书,而且接受了徐的进步思想。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的一些官员开始重视《瀛寰志略》,并有不少人受到启发和影响,如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等人。康有为、梁启超都记述自己是从《瀛寰志略》受到最初的西学启蒙。清末10多年,《瀛寰志略》一版再版,读书人“家置一编”。就连慈禧太后辛丑回京后,也手持此书,“展诵不辍,意谓可窥外人情事”。革命派则从西方的共和制及华盛顿的事迹中受到极大鼓舞。   
    徐继畬称颂华盛顿的文字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进而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友好交往和友谊的象征。   
     美国为纪念首任总统华盛顿诞辰100周年而开始向全美国及全世界广征纪念品,1848年开始建造纪念塔。在华传教士迟至1851年知悉此事。宣教士丁韪良当时在宁波传教,他在与徐继畬的朋友张斯桂的交往过程中得知徐不仅了解华盛顿,还发表过相关讨论。这触发了丁韪良的灵感,这可是上好的纪念材料啊。   
    于是,在丁韪良和其他传教士运作下,购得上等石料,找到《瀛寰志略》原文,将称颂华盛顿的文字刻成碑文,以大清国浙江宁波府的名义,于1853年向筹建中的华盛顿纪念塔赠送。石碑于是漂洋过海,到了美国首都。1862年,美国传教士伯驾把碑文译成了英文。这样一来,美国人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来自遥远中国的政府官员兼学者极其推崇他们的国父华盛顿,美国及各国在华官员多次向清政府问起他。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为洋务运动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罢官后在山西平遥超山书院教书的徐继畬于1865年重入仕途,担任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总管同文馆事务。美国及各国使节都对其礼遇有加。   
     美国政府感激徐继畬对华盛顿总统的赞扬,约翰逊总统将一幅仿斯图尔特作品的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徐继畬。1867年10月21日,由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向徐继畬赠送画像的仪式在北京举行,相当隆重。蒲安臣在致辞中说:“在将近20年前,你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国界之外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倾注了你大量的劳动,正确的判断,以及你们国家了不起的学问……你通过考察你记载的各个国家的伟大人物,从而把华盛顿置于其他一切伟人之首……这些话语,已经被充满感激之情的华盛顿的国民们所翻译和引用。为了表达他们的谢忱,总统特地让国务卿请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制作了这幅画像……今天,我以美利坚合众国全体人民的名义,带着一切美好的祝愿,赠送这幅画像。殷切地希望今后你和你的同胞,在看到这件有价值的纪念品的时候,记载永久的友谊,以及对你的热爱和尊敬。”   
    《纽约时报》1868年3月29日第4版以“美国在中国之影响”为题突出报道了此事,第10版全文登载了蒲安臣的致词和徐继畬的答辞。徐氏答辞的大意是:“在向我赠送贵国创始人华盛顿画像的场合,您对我的高度赞扬,使我深感其实难副。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端详着这件精美的赠品的时候,华盛顿仿佛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一时难以言表。在奠定贵国的基础方面,华盛顿显示出惊人的能力。他已成为全人类的典范和导师。他的贤德,已经成为联结古代圣贤和他以后各代伟人的一条纽带。因此,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这一事件加深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同时代的美国人对徐继畬及其《瀛寰志略》评价相当高,卫三畏的《中国总论》一书中多次提及徐继畬,该书也引起了同时代美国人以及后来美国史学家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著名中国学家费正清在研究中国史时,强调有关徐继畬的生涯是“一段值得研究的经历”。   
      徐继畬及其著作直到今天,还继续起着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中美两国相互了解的作用。1997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曾引用徐继畬称颂华盛顿总统的文字,借以称赞中美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1997年5月15日,纪念开创中美友好关系的先驱徐继畬完成《瀛寰志略》150周年的仪式,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前的南草坪举行。仪式的首倡者龙夫威教授说:“此碑今天仍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   

石碑译文:
     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在他的著作《瀛寰志略》里说:华盛顿真的不是一位平凡的人物。他发动起义的勇猛程度超过陈胜吴广,割据一方的雄才大略超过曹操刘备。虽然已经如刘邦一般手提三尺之剑,开拓万里江山,却不贪恋于名号地位,也不将地位世袭给子孙后代,而是建立了选举的制度,这种将天下交给天下人共有的做法,让人感到尧、舜、禹三王时代推举禅让的遗风。他治理国家崇尚让步,善待民生,不推崇武力,这一点也和其他各国不同。我曾经看到过他的画像,感到他的相貌和气度雄健刚毅,超过一般人,真的是人中的豪杰啊。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国土纵横达到万里,却不设置王侯之类的封号,不遵循世袭爵位的常规,而将国家的权力交给公众来行使,开创了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的局面,这是何等的奇特?大概西方从古到今的人物,都不能不以华盛顿为第一啊!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刻制,基督新教信徒立下石碑。咸丰三年六月初七,美利坚合众国传教士记下此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移不动联不通 + 5 赞一个!
何是论坛 + 3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遥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6-2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何是论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6-2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