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547|回复: 14

[文化散论] 颠覆你心中的红楼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毛蜂 于 2015-7-17 21:04 编辑

颠覆你心中的红楼梦











《石头记》的全名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什么要把批书人写在书名中呢?说明书中的批语跟正文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把锁,它跟钥匙是一套,你不能光买锁不拿钥匙。因此删去脂批的本子就像丢了钥匙的锁一样。若干年来大众看到的印本大多是删掉脂批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之谜多年解不开,这也是原因之一。
什么是脂砚呢?就是贾宝玉调制胭脂的器皿,跟写字的砚台作用差不多,就是把原料研成粉末,或再加调制。
贾宝玉从小就喜欢脂粉。第二回写他“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长大后也不改这个毛病。第十九回写: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
贾宝玉淘制胭脂的过程,书中也有描写: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倒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第四十四回

引文中写明胭脂不是市卖的,而且详细叙述了两样脂粉的淘制过程,得意洋洋地对平儿夸耀脂粉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可见就是贾宝玉自己制作的。制作脂粉的器皿就是乳钵和碗碟。第四十二回惜春画大观园,薛宝钗开出的器皿有“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
“脂砚”二字,就是调制脂粉的乳钵或碗碟。除了调制脂粉外,贾宝玉还用“脂砚”来加工药物。比如第二十八回,凤姐说薛蟠拿了她头上的珍珠去,说要按宝玉的药方配药,“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在那个药方里,“为君”的药是死人头上的珍珠。
在下发现这里有个奇怪的巧合。第十三回秦氏死后,有三个人的表现与众不同。一个叫贾珍,他是秦氏的公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另外有两个丫头也很反常,一个叫瑞珠的在柱子上碰头死了。另一个叫宝珠的甘当义女,摔丧驾灵。贾珍和这二珠合为珍珠,成为贾宝玉药方中的君药,从凤姐头上摘下来,说是研成粉末能给黛玉治病。另外第三回说,贾宝玉的丫头袭人本名珍珠。
欲赏全文,复制链接: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6483076&boardid=2&page=4&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石头记》中还写了“脂砚”制作的脂粉和药。除了上文提到的茉莉粉外,还有蔷薇硝,茯苓霜,玫瑰露几种。这些东西的名称也有文章。作者把书的时代写为末世,可是石头记传抄问世时的皇帝的名字叫弘历,紫茉莉,此系末(世弘)历?蔷薇与“抢位”音近,“蔷”字跟“雍正”二字笔画相等,都是十八笔。“茯苓”则与顺治之名福临谐音。玫瑰露能听为“没归路”。如果现在还是清朝,我是不敢这样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以上这些都当搞笑。我要说的是,脂砚就是贾宝玉调制脂粉的乳钵,跟砚台作用差不多。脂砚斋就是放砚的书斋,用这些红色的粉末也能写字,写出来的文字就叫石头记。贾宝玉的住处叫怡红院,曹雪芹写书的地方叫悼红轩,都因于此。因此批书人脂砚斋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所谓淘制,不过是加工写作素材的比喻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用脂批这把钥匙,就能解开红楼之谜。
甲戌本凡例写:
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晴。
注意原文“点睛”二字是写为“点晴”的,按理说后人不应该随便改动原文。“点晴”不好说,现在就按点睛解吧。
以上凡例中这段话指的是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此回中写贾瑞调戏凤姐,凤姐将计就计,假装依允暗设圈套,贾瑞因此得了大病。
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己卯庚辰夹批: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如闻其声,吾不忍听也。】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如见其形,吾不忍看也。】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作者如何下笔?】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己卯庚辰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己卯庚辰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辰侧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己卯庚辰夹批:奇绝!】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写得奇峭,真好笔墨。】【庚辰眉批:此段有警醒语,可以唤醒,谓之为传奇,谁曰不宜。鑑堂识。】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己卯庚辰夹批:所谓醉生梦死也。】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可怜!大众齐来看此。】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旁边伏侍的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观者记之。】
以上引文是启发看官读懂第十三回以至全书的诱导文字。跛足道士就是作者,镜子就是指《风月宝鉴》这本书。作者借道士的嘴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意即不能看书的表面文字,要看文字隐藏的譬喻意义。此段正文中的批语很多,全是对看官讲的,教给你怎样读懂这本书。“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大众齐来看此。”“此书不免腐儒一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观者记之。”这些话全是讲给读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的正面是什么呢?就是美人风月故事。书中写的男女风月故事全是大白天干的。姓假的人干的当然不是真的,第六回的宝玉初试云雨,第七回的琏戏熙凤全是假的。后来秦钟戏智能,茗烟戏卍儿,也全为假设譬喻。第五回贾宝玉做梦当然是假的。第一回的“风尘怀闺秀”前面冠以“贾雨村”三字,也全是假的。一句话,闺情故事“原系空虚幻设”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但是多年来人们读到的评论红楼梦文章,大部分还是镜子哭的“瞧正面” “以假为真”,连鲁迅先生也归之为人情小说。更多的学者认为作者是写情,写妇女写伦理反礼教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什么呢?是“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凤姐招手即“毒设相思局”,作者明说这是假的。贾瑞调戏凤姐属于乱伦,乱伦故事是假的。贾天祥即假天香,天香楼上好像发生乱伦的事也是假的。不是王熙凤设局害贾瑞,而是作者设了一个局,有意让看书人陷入迷局。后人猜测贾珍秦氏“爬灰”的事全是中了作者设的圈套。就像魔术师明说他的表演是假的,很多观众还认为魔术师有特异功能一样。
那么背面又是什么呢?——“一个骷髅立在里面”。批语写“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这两句诗来自明人唐寅,在下古文功底太差,不大了解原诗的“红楼掩面人”是何意思,但古诗一经后人引用,往往会改变原意。比如后人说逃之夭夭,就不是《诗经》原来的意思。批语中的“红楼掩面人”,既不是羞愧也不是悲痛,而是按字面意义,即红楼梦里掩盖了原来面目的人。真面目就是骷髅骨——死去的鬼。“好知”,即郑重告知,请看官注意,书中所写的美女,有的就是骷髅化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虽然躲过了文字狱流传后世,但因其文笔过于隐晦,大多数人欣赏的是书的爱情故事和绘事描人的艺术技巧,书的中心思想即讽喻内容很少有人读懂。
本人的文章并没有危害社会的内容,自己觉得还有益于社会。比如有人痴迷于研究红楼梦的后部,想像林黛玉是怎么死的,为此浪费了许多精力,读了拙文,知道那是脂批设的圈套,作者根本没有写后部,就节省下不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的男性看红楼梦走火入魔,成天想林黛玉患上抑郁症要轻生,我告诉他林黛玉只不过是作者的眼泪,他就不自杀了,救下一条命。不过这不是我的原创,高鹗在续书里就说林黛玉本无其人。有的女性把贾宝玉当成心中的白马王子,四十多岁还没成家。我告诉她贾宝玉早就死了,当年写书的是个卖文卖字的穷光蛋,吃了上顿没下顿,人长得又黑又丑,写书时最少有有四五十岁了,怡红公子只是说梦话。这位听了我的话,很快找到另一半。对不起,这好像也不是我的原创。
朋友们白看了拙文,实际上就是免费享受了我的劳动成果。这也算了,有的人还要骂,骂我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是吃饱了撑的。因此本人声明,本人没有因为写红楼梦的文章有过一分钱的收入,任何单位个人没有因写“红”文给过一分钱的补助。只有一个杂志社寄来15元稿费,买一包烟只够买次的,也与红楼梦无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毛蜂 于 2015-7-17 21:19 编辑

[size=18.66666603088379px]一  前言
[size=18.66666603088379px]《红楼梦》问世以来,有不少人欣赏和研究这部书,以至产生了红学。二百多年来,虽然爱好和研究的人很多,但是至今连书的主旨也众说纷纭搞不清楚。这就像看一幅画,人们只觉得这画很美,画家的功底画技很高,但画的内容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没有看懂。


《红楼梦》并不是一本永远读不懂天书。它既然是人写的,就应该能够读懂。红楼之谜之所以解不开,有很多复杂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文人头脑里,全是欧美引进的文学理念,忽略或抛弃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道理很简单,《红楼梦》的作者写书时,并不是按照现代教科书上的条文写的。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呢?中国文学史是以诗歌为主体的。古人向来有用诗歌讥讽君主影射时政的传统,《诗经》《卫风·新台》就是讽刺卫宣公父纳子媳的,把卫宣公比做“戚施”。“戚施”,注解说是驼背糟老头的意思,大概等于现代口语中的“垃圾货”或“丑家伙”。齐襄公与妹妹文姜通奸,国人在《南山》《敝笱》这两首民歌里,骂齐襄公是臭狐狸,骂文姜是个破鱼篓子。屈原写的《离骚》,把自己比做香草美人,把政敌比做什么……,懒得查了,查出来也很难打字,反正是丑恶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把《诗经》中的这种写法称为“比”“兴”,其中有些说白了就是指桑骂槐。老百姓批评朝政讥剌国君,不敢直接指名道姓,就绕一个弯子唱成情歌或儿歌,假装谈情说爱写景咏物,暗中抒发怨愤不满,嘲讽的是谁大家心知肚明。统治者即使知道了也很难声张问罪。
后代的文人一直继承了这种传统,以至演变为一种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唐诗中有朱庆余的一首诗题目叫《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把这首诗写给张籍。张籍读了此诗,回诗一首:“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两诗全是用的譬喻。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欣赏这首诗,知道一点朱庆余的生平,他什么时候参加科考的,考中了没有,唐时科举是怎样进行的,对理解作品是有帮助的。但认真探索这首诗的“真事”,考证朱庆余何时娶妻,妻子名叫什么,长得美不美,公婆待她怎么样,那就走到岔路上去了。因为这首诗并不是说朱的妻子,而是比喻。有的红学家正犯了这样错误
红楼作者写书时,为避免文字之灾,反复声明“不干涉时世”,“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书中有好多类似谜语的文句让读者猜测,这是因为要瞒过御用文人的眼睛,不得已而为之的。任何一个写书的都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如果人们全看不懂,岂不是白写了?“谁解其中味?”就有这种担心。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