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778|回复: 2

[文化] 关于国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9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国花


                    2009-03-09    中国网


  两会期间,一份“在新中国60华诞确立牡丹为国花”的提案再次将持续多年的国花之争引入人们的视野。


  政协委员提议确立牡丹为国花

  32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集团总经理宗立成携带“在新中国60华诞确立牡丹为国花”的提案,作客“两报一网”全国两会北京直播室。宗立成表示,确立国花也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花卉王国不能无“国花”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六十年风雨沧桑,一直没有确立我们的国花,我觉得这是一大憾事。”2日的访谈开始,宗立成就提到了为何要提议确立国花。

  据媒体报道,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尚无国花。在宗立成看来,这跟我国古代饮花茶、调花膳、赏花灯、猜花谜的传统相悖。“唐代就以农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中国花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宗立成说,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海外游子看到国花时会涌起一种奋发自强的自豪感。

  在宗立成看来,中国有3000多种花,是世界上花品种最多的国家。在诸多国家纷纷确立国花的情况下,有“花卉王国”之称的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没有“国花”。因此,找出一种代表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的花卉,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要有利经济无论菏泽洛阳

  据了解,除了宗立成,河南洛阳市长郭洪昌也要在两会上提出将牡丹确立为国花。这种情况下,从地区经济利益角度考虑确立国花的说法再度引起争论。宗立成表示,推选牡丹为国花确实也从经济角度考虑过,这也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洛阳还是菏泽,只要经济发展了,那也是国花确立的一个良好效果。”

  “在当前形势下,确立国花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宗立成阐述,首先它是一个三农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花卉已经有10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有600亿元的年产值,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企业,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马上就要召开世界花博会了,如果在这之前没有确立我们的国花,肯定会让世界各地的参与者觉得奇怪。而确立国花,能使中国的花卉行业引领世界花卉行业,走向全球。”宗立成说,“但我再一次强调,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我考虑的是全国,不是只考虑到山东的菏泽、河南的洛阳。”


  我写诗咏梅但要举荐牡丹

  针对各种举荐梅花、兰花、菊花等花作为国花的争论,这位力挺牡丹作为国花的全国政协委员,谈到高兴时却透露:“从个人角度谈到对花的爱好,我还是爱好梅花。我写诗咏梅,但我还是要举荐牡丹作为国花。”

  一个喜欢梅花的人,为何要举荐牡丹作为国花?宗立成说:“梅花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牡丹同样具有这种象征意义。比如牡丹属于木本,多年生灌木。在恶劣的环境中你不浇水不施肥,它也照样把美好带给人间,它也照样鲜花怒放。同时它耐高温、耐冰冻严寒,很符合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以说牡丹的寓意为广阔、宏观、大度。”

  “再有,我们不能从个人喜好来推荐哪种花做国花。”宗立成笑着说,“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牡丹是‘花中之王’,它已经被社会所认可。其次,牡丹适宜栽培,大江南北以及亚热带地区都非常适宜,所以我也只能舍弃喜欢的梅花,选择更贴切的牡丹。”(齐鲁晚报)

   关于中国国花该选谁的问题,各界已经争论多年。最终,梅花与牡丹成了有力的竞争者。2007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就曾提交过议案:建议尽快推选梅花为国花。有着“梅花院士”之称的陈俊愉先生更是梅花作国花的坚定支持者。


  陈俊愉:梅花梅花我爱你

  50年,他让南梅北上2000多公里

  1957年,陈俊愉从武汉调到北京。作为一位梅花学者,他最引以自豪的成就,是带着南方的梅花向北跑出2000多公里。

  “在中国,野生梅花分布17个省(自治区),沿长江、珠江流域,尤其从西藏沿长江各省,然后跨海至台湾这条线更多。”而在远古时期,气候更为温暖,北方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有梅花。后来,气候变冷,把梅花一步步逼到江南。

  陈俊愉就是想要让梅花回到“姥姥家”。

  他做到了。第一步是让南梅“跑”了1000多公里。“我从南京梅花山、湖南沅江收了梅籽,1958年播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当年46日,在朔风寒流中幸存的两个花骨朵终于怒放!自明朝以来,中国人南梅北移的梦想终于成真。在北京活下来的梅花,能抗零下19摄氏度严寒!

  第二步,出关外,出塞外。关外以沈阳、长春为目标,塞外以赤峰、包头为目标。七八年前完成了。

  第三步,跑得更远,也成功了。“东北是大庆,西北是乌鲁木齐,这里干燥、寒冷,去年,移栽过去的部分梅花开花了。”

  “可以说,梅花又回到远古的家了。加上温室梅花,在全国所有省区,都能看到梅花了!”

  20年,他为梅花加冕国花奔走

  “我就是梅,梅就是我。”陈俊愉晚年最大的事,是想给梅花戴上国花的桂冠。

  “1982年初,我就发表文章:《我国国花应是梅花》,激起海内外舆论关注。”从这一刻起,他成为中国倡导评议“国花第一人”。

  六年后。也许是因为“中国好花实在太多,大家挑花了眼”,梅花当国花难成最大共识,陈俊愉抛出“一国两花论”。

  “祖国遍开姐妹花”。从此,陈俊愉奔走学界与民间,一次次发起关于国花的讨论,一年年在全国两会组织提案议案、建议尽快评选国花。“我爱国,我投国花一票!”从北京、武汉到南京、无锡,他走向公众,一次次为国花加温。去年,在他努力下,包括袁隆平、吴良镛等著名科学家在内,62名院士加入他的合唱,倡议:“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


  大国不能没有国花

  国花难产,陈俊愉深感遗憾。

  “国花就是国家的名片。泱泱大国不能没有国花!”他说起“没有国花的尴尬”,“昆明世博会上,组委会印了涉及国花的宣传册,其他国家都有,惟独中国没有。组委会只好‘补缺’印上牡丹,还写了‘暂定’两个字。”他感慨:国花是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的象征!

  想当国花,应满足三个条件:是中国原产名花,种植区域广,社会认同感强,喜闻乐见;观赏价值高,文化积淀深厚;经济价值高,比如能泡茶、做药、做香料等。

  “这三条,牡丹、梅花都符合。一般来说,老百姓更喜欢牡丹,它寓意‘恭喜发财’,而文化人更爱梅花,因为它清高。确切地说,牡丹形色富丽堂皇,代表着繁荣富庶的物质文明,而梅花不畏严寒,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品质,可以说象征精神文明。如果国花中都是恭喜发财,没有象征民族精神的,那怎么行?”他显然更爱梅花:梅花对人对自然的要求很低,只要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就能活下去,“全世界也只有梅花,能在冰雪寒风中开放。梅花能活1000年。我在云南看到三棵元梅,活了整整700年,多旺盛的生命力啊!”

  “一国两花”是一种妥协。“像日本,就有两个国花:第一是菊花,第二是樱花。菊花是皇家的,樱花是民间的。”陈俊愉说,在中国的世界名花中,梅花、牡丹各有代表性,一南一北,彼此互补,选两个花,能被更多地区更多民众接受。

  全球梅花“报户口”,由中国人说了算

  作为物种大国,中国人最大的尴尬是,不少原产中国的植物,竟要跑到外国去“报户口”——登录品种名称:牡丹去美国,山楂去澳大利亚,丁香去加拿大,兰花去英国……只有梅花和桂花,是在中国“报户口”。

  谁有更多的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谁就有更多终端话语权,给全球的植物王国“上户口”。

  陈俊愉第一个打破了这种西方垄断!1998年,他被国际园艺学会任命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这也是植物领域中国的第一个品种登录权威,因此,有人称他为“国宝”。

  让陈俊愉扬眉吐气的是:近10年,全世界认定300多个梅花品种,“全部由我说了算!南京梅花山主栽的‘南京红’,原来叫‘东洋红’,我建议南京人改名:中国梅花干吗叫日本名字?”最多的梅花品种在中国;全世界给各种梅花起名,由中国人说了算。这两条是陈俊愉力挺梅花为国花的两大筹码。


  梅花这个“金饭碗”不能再丢了

  争夺植物品种命名话语权的背后,是争夺巨大的产业利益。目前,美国有几十个国际登录权威,已经形成垄断:你培育出的新品种,再好,他不开口,那也是“黑户”,很难成为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荷兰国花是郁金香,原来一株郁金香也没有,300年前从中国新疆及土耳其引种过去,现在一年能赚300亿美元!我们年年要去买郁金香种球啊!”这种丢掉“金饭碗”的事,陈俊愉说了很多,像猕猴桃,几十年前,一个新西兰老太从陕西引种过去,经过改良,倒成了他们的“孩子”。新西兰因此控制了猕猴桃的全球价格,“一只新西兰猕猴桃,比我们的要贵出几倍!梅花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在陈俊愉看来,如果梅花成功当选国花,中国花卉产业无疑多了一个金字招牌。“梅花完全能够商品化!成都人拿着梅花到欧洲去卖,一束花不也能卖20欧元吗?冬天,把带花骨朵的梅花装上飞机,到英国、法国,进了居民客厅,温度十几度,不要培花就开了,多节省能源啊!”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培育梅花“微盆景”,准备出口国际市场。

  “梅花,梅花,我爱你……”陈俊愉情不自禁哼起流行歌曲,这位白发老人孩子般发誓:要为梅花战斗到“最后两分钟”!(新华网)

  牡丹与梅花,都有着身为国花的光荣历史。民国政府便曾宣布梅花为国花。而牡丹自唐朝便为国人喜爱,更是在很长时间内享有国花之誉。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移不动联不通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花史话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唐代牡丹更是被誉为万花之王。到了清朝,慈禧“垂帘听政”时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 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通令全国,宣告以梅花为国花。



  ☆ 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两次国花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



  ☆ 1988年发布的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和约》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的图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另一枚上面是中国的牡丹。



  ☆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了题为“让国花尽早诞生”的讲话。牡丹和梅花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河南洛阳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力捧牡丹为国花。后来评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



  ☆近来国内花卉界提出三种国花评选方案:“一国一花”,国花为牡丹;“一国四花”,牡丹称国花,另设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名花;“一国两花”,牡丹、梅花为国花,由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提出。(国际在线)



  中国人的性格:有梅花也有牡丹



  牡丹与梅花风姿各异,却都可代表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气质。



  逆境中的梅



  中国的国花,南京国民政府曾规定为梅花(1929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将梅花审定为国花)。



  那是有原因的。以前中国认可的国花是牡丹。陶渊明爱菊,周茂叔(即周敦颐,著有《爱莲说》)爱莲,但最受人喜爱的还是牡丹。



  但是,牡丹太华丽了,跟当时中国革命状况不相符,所以改成梅花。中国制定国花的法令是在“九一八”前,即昭和四年(1929)。



  “梅与莺”被用来形容搭配得好,这是日本独特的说法。中国没有这样的俗语,诗歌中也很少有这样搭配的例子,没有把它们当成一对。



  倒是“梅与雪”成为一对。



  升格为国花的梅花的优点,在于凌寒绽放。



  推翻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迈向现代国家建设的国家的国花,只有与雪相伴的梅花才适合。



  牡丹的魅力



  那么,失去国花地位的牡丹呢?



  在日本,说到赏花一定是赏樱花。过去,在中国说到赏花,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象一般都是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曾如此吟咏唐朝长安的赏花。



  唐朝时,如果是牡丹的珍奇品种,寺院等都投入大片土地和人手来栽培牡丹,然后卖出,很能赚钱。



  还有叫做“斗花”的活动,即人们头插引以为豪的花,去京城大路上游行。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牡丹名胜地,一到赏花时节,拥挤异常,很多人涌往开花较迟的太真院惜春。



  牡丹有一种惑乱人心的魅力。据说长安牡丹在阴历三月十五日前后20天盛开,那时正春暖花开。



  正如白居易感叹的,唐代的牡丹狂,只能说是颓废了。正处于革命的中国,不用牡丹做国花,也可以理解。







  两种国花象征中国人性格



  梅花暗自开放,默默吐露芬芳。比起牡丹的华丽,显得更有内涵。



  另外,梅花的果实可以食用,从实用面来说,肯定让中国国民更有亲近感。《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国民都耳熟能详。



  但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除了梅的特质,似乎也有牡丹的特征。



  在紧张的生活中,梅的特征表露在外。但到节日之际,人们高兴起来,身上所隐藏的牡丹特征就表现出来了。



  这两种国花象征着中国人性格的复杂,这不是说中国人有双重性格,而是说他们有深度。



  从某一点上来说,以樱花为国花的日本人的性格,跟樱花一样,说得好听是勇敢果断,说得不好听就是容易放弃,容易忘却,缺乏耐力。



  尽管如此,两国人相通的是爱花之心和爱花的方式,这可以作为相互理解的共同基础。



  (中国经济网)



  双国花尽展中国芳华



  花卉是自然界的恒美之天使,自从人类有了明确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观以来,它更是被赋予了本体生命以外的诸多人文蕴涵与精神寄托。纵观世界各国,无不有着深为本民族、本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珍视与青睐的美丽花卉,而它们中的很多代表性品类,更是成为具有相当于民族、国家文化代言性的“国花”,比如世所咸知的英国“国花”玫瑰(同样是很多欧美国家的国花)、荷兰“国花”郁金香、法国“国花”百合花等。在很多时候,异国民众对它们的熟悉与喜爱,甚至超过了另外一些带有政治、意识形态和族裔文化色彩的国家代言符号(如国歌、国旗等),而这,也恰是它特殊的文化穿透力、诠释力之所在。



  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我国可能是目前为止唯一尚没有确定国花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怅惘”的遗憾。观诸历史,“国花”之身份定义在我国并非全然空白。据史料载,早在清朝末年,便曾宣布以牡丹为“国花”;而在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亦曾宣告以梅花为“国花”。新中国成立后,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确定国花。此议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再度被频频提及,有多次曾引起了全国性的舆论关注和热议。而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更是将“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其后由农业部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根据最终“成型”上报的结果,赞成“一国一花”(以牡丹为“国花”)者居多数,为了“平衡”其他反响同样很热烈的荐举诸议,该方案又提出,将其他几种呼声较高的花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定为中国四季名花,而以牡丹统领群芳。



  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很有代表性的涉及国家文化意识的价值博弈案例,它在长达廿多年的“国花”议题论争中亦具有里程碑作用。事实上,该方案是颇富中国特色文化认识和博弈理性的,其在彰举群芳“共主”的同时,极其细致地兼顾到了其他传统名卉的地位平衡问题;但疑问也随之而来,此种希求“兼容并蓄”、面面俱到的折衷方案在世界范围内罕有其例,它是否会因之造成定位模糊、释义笼统含混的负面效果呢?更何况,文化身份代言上的“面面俱到”往往也意味着现实传播和推广过程中的顾此失彼、甚或相互间的意义消解。如是,那将是国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与之相比,“双国花”建议显然有着认识和定位上的优势与进步。虽然它仍是某种程度上的“折衷”之策,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花卉植物品类丰富多样,且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文化传承中产生过良好美学导范和标本价值的名花佳卉委实太多,双姝并蒂之择,不失为可行之计。观诸世界,此类模式不乏成功先例,比如日本,便是以樱与菊为“双国花”,因之“破题”的文化审美与品析习惯,也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共识。



  牡丹与梅花,无论是就其地理分布的广泛性,还是就其自身的生命成长周期、花姿妍态以及其所蕴藉和表征的文化气质与风格而言,都可谓和谐互补、相萃成趣。一个雍容大度,一个清丽淡然;一个芳华四绽,一个风骨飒爽,不正是国人最激赏、最青睐和神往的美学意义上的气骨融合吗?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比较鉴别,双国花之议业已磨合定型,它足以肩负起向世界展示和绽放“中国风姿”、“中国芳华”的美学、文化使命。



  真的希冀“国花”议题被尽快予以落实,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植物王国”和文化大国的很多普通公民们所殷殷期盼的。(国际在线作者:楚玉帆)  有没有国花,重要吗?



  有没有国花,真的那么重要吗?中国已经泱泱了五千年,却在这五千年之中没有确定哪种花为国花,不是一样文明进步,文化繁荣,国土挺大的吗?因此说,有没有国花,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该走自己的路了。中国文化要独立,要走出自己的路来,未必非要向外国人学什么也要有个国花。



  我们不妨看看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及隐士们及众多的野老们肯定是爱菊花的,而莲为君子之爱,菊为隐者之爱,牡丹,不过是因为唐朝的举国爱牡丹才盛行于世而已。梅花、兰花,也堪称花中之君子,相信以梅、兰为国花者票数也不在少数,这岂不是侵犯了菊花派、梅花派、兰花派的“独爱爱”?



  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形成国花这个概念,恰恰是因为中国人还爱好更多的自由,起码在花中诸派诸爱之中,封建时代没有对文人及百姓加以限制,否则早就定了不知什么花是国花了。也许某个皇帝独爱狗尾巴草花,定了其为国花你又能怎么样?没有国花,文人百姓还有个花草树木自由之爱,有了国花,恐怕也就形成了万花齐喑一花独放的局面,于文化无益,于花农也无益。牡丹好卖,但恐怕只能适应一部分地区栽植,牡丹独霸花坛就能“引发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老百姓的花卉消费热潮”,恐怕只是纸上谈花的一厢情愿吧?



  没有国花,中国人心中就有无数种的国花,有了国花,或许反而是一种文化累赘。



  (大河网作者:李振忠)



  结语



  也许真的很难用一种植物去概括整个中华民族的风貌。看到兰花,我们便会想到翩翩之君子;看到莲花,我们便会想到圣洁的德者;看到菊花,我们便会想到高洁的隐士……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将某种伟大的品格比赋在一种花卉身上,再用那话的精神不断激励着自己。我们无法断定,国花方案能否在今年两会上敲定,但我们可以确信,将我们民族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精神继承发扬,让人们都能拥有梅之毅、莲之洁,这远比确定一个国花要有意义得多。



                                       责任编辑: 孙杰




发表于 2015-8-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玩意既不能送炭,也不能添花,于经济无关,亦不足增加文采,外人根本不会关心这东西,要是自己闹着玩倒也可以,千万别拿老外说事。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1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