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348|回复: 5

[知识问答] 中南海纪行-----回忆参观毛泽东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6-2-12 10:56 编辑

                中南海纪行-----回忆参观毛泽东故居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回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工作会议,会务组组织大家参观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当时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还没有公开对外开放,只是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开放一次,参观者都是中共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办的工作人员,据说每个部级单位每月才只有2张票。会务组费了很大劲才为全体会议代表搞到参观票。后来中南海的毛泽东故居和部分景观曾对公众短暂开放。
      此次中南海纪行已过去三十多年了,现在只能凭记忆和从网络上收集的素材整理成文。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花园地处北京中南方位,故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中南海亦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总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
     历史上中南海是清代皇宫的‘西苑’,只有与紫禁城西华门相对的西苑门,没有面南的正门。现在新华门所在的位置原来只是皇城南城墙,并没有‘门’。民国初年(1912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把中南海作为他的总统府,在西长安街的皇城墙上开辟一个坐北朝南的正门,并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改建为大门;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传说香妃入宫后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乾隆皇帝为讨得香妃的欢心,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宝月楼。乾隆皇帝还在宝月楼对面建了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后来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缢死了香妃。这段传说虚构的成分居多,尽管如此,后人还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中海、南海与北海共同构成西苑三海,也称太液池。其中,中海开辟于辽金时的和建设于明朝时的南海,自清代起就被列为皇家专用的禁苑,康熙皇帝时,一些政务是在离宫别苑处理,中南海随即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中南海的四面宫墙皆为朱红色,黄琉璃瓦护顶,内外有绿树衬托,绵延数十里,皇家气派,威严富丽。自民国以来,中南海曾作为公园一度对公众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此办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居住于此,中南海是中国最高统治权力的中心,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神秘的地方。
                     
        
           中南海侧门
        
               西苑门
      新华门是中南海正门,仅供贵宾进出,平时没有人和车进出。中南海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在从中南海西侧府右街的侧门出入。我记得我们参观者好像是从南长街一个侧门走进中南海的。
    我们进入中南海,映入眼帘的水面碧波荡漾,花树掩映,葱葱茏茏,异彩纷呈,亭台楼阁,小路通幽……,在南海与中海之间,有一座汉白玉桥,桥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丰泽园。
      
   “丰泽园”匾额挂于大门上方,系当年乾隆御笔。康熙年间,此处曾占稻田十亩,其中演耕地一亩三分,是清帝举行演耕礼的地方。因此,与南面飞檐画角玉砌雕梁的瀛台相比,丰泽园的建筑显得古朴敦厚,不尚华丽。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主体建筑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一座四合院,就是著名的“菊香书屋”。康熙题联曰:“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故名“菊香书屋”。院内十分清幽典雅,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丰泽园内的颐年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国内外宾客的地方。园内东院(菊香书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居。
    “菊香书屋”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有古槐九株,挺拔参天,郁郁葱葱。东、南、西、北各五间房。东为警卫和工作人员居住,西为藏书室和乒乓球室,南房也藏书,北为正房,左两间现为毛泽东生前衣物陈列室。毛泽东的生活十分简朴,三件旧呢大衣、风衣、衬衣、裤、帽、皮鞋、袜子、拖鞋之类等。这些衣物,大都拆补过,就连几双拖鞋,也都用麻绳仔细逢过。
   
   
    正房是客厅兼饭堂,靠墙几只绿绒面沙发和小书架,地中间放一小方桌,上有两盘一碗,一蝶一汤匙,旁边是一竹制饭篮。毛泽东一直爱吃家乡的风味饭菜,厨师把饭菜作好后送到客厅来吃。
    客厅的右侧两间房,一间是办公室兼卧室,中间一扇屏风隔开,靠窗是一张大写字台,台上一部红色专用电话,砚台、笔筒、红蓝铅笔和文件等物。桌前,是一把藤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的床。木板床大约有五尺宽,靠窗户的一侧约占二分之一的地方堆放的全是书籍,外侧一半才是床铺。他躺在床上休息时随手可摸起书来读,多年养成了习惯。毛泽东很喜欢读书,素来手不释卷,尤爱读古代的诗、文、史;晚年因患眼疾,不能读书,这使他比不眠不食还难受。白棉布床单,干净整洁,特别显眼的是床头挂的睡衣竟有许多补丁(共有73个补丁)。床头是一张方桌,桌上一盏大台灯,一只很大的烟灰缸、香烟、铅笔、文件之类的东西。
    东屋,是卫生间。北面一个普通的大白瓷浴缸。墙上一面不很大的镜子,下面一块玻璃板上放置着牙膏、香皂之类。抽水马桶、蹲位便池都在此屋。有意思的是,抽水马桶的前面,放有一只小凳,上面放着一摞文件和一支红蓝铅笔。毛泽东经常便秘,有时候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圈阅文件。   
    这就是毛泽东故居的概貌。据曾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按原貌放置的。
   
附:关于新华门和白海大桥   
      

   
    新华门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亦是中国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如今新华门已成为首都北京庄严秀丽的一景。因现在中南海不对外开放,面对长安街的正门------新华门就成为世人驻足留影的最佳地点。
     新华门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是七开间,每开间有四个槅扇,朱栏护廊,建筑开朗典雅,属于皇家建筑风格。新华门门框上有石青底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匾额,匾宽1.6米,高0.64米,为正宗馆阁体,字体雄劲有力,由晚清翰林袁励准书写。在二楼檐际上悬挂着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正门迎面是一堵青砖到顶的大影壁,影壁上是贴金箔的毛泽东手迹"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底金字。影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看不见里面任何景物。新华门楼共有3道门,正门两边的门和窗永远是关着的。新华门前有一对巨型石狮分列左右。矗立在门外场地正中的是高悬五星红旗的大旗杆,门外两旁八字墙上镶着两条红地金边白字的有机玻璃灯箱大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统观新华门全貌,庄严绚丽、举世瞻瞩。
      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对。19668月红卫兵“破四旧”席卷北京城,新华门前的石狮子也被列在“破四旧”之列。1966826日周恩来总理从保护文物古迹出发,耐心地说服了红卫兵,下令将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搬走,有效地将这一古迹保护起来。后来这对石狮子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
      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共有3道门,正门两边的门和窗永远是关着的,据说只有贵宾的车辆从此门进出。新华门前保卫措施极其严格,门前只许行人经过, 不允许长时间停留。新华门门前黄色的警戒线是不让超越的。新华门两边各站一个卫兵,在门里面影壁左侧还有一个卫兵,3个警卫组成岗哨。门外警戒线内还有便衣,警戒线外有警察,便衣观察来往的行人,戒备森严。如果想在门前参观或拍照留念,建议两人以上结伴同行,互相拍照,在门前尽量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应服从警卫人员的管理。
     新华门每天也有升降旗仪式,绝不亚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而且参观人员较少,如大家无缘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亦可领略一下新华门前的升旗仪式。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参加国庆十五周年仪仗队深夜彩排时,深夜12时我们的仪仗队刚巧停留在西长安街北侧新华门口休息,同伴们观察得比较仔细,新华门两边的二个卫兵肃立不动,窗户内有军人值班对外监控。
   
   
   北海大桥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将北海和中南海分隔开。北海大桥原名金海桥,又叫御河桥、金鳌玉蝀桥,位于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文津街东头,始建于至元元年(1264年),后经多次改建、维修,保持了原桥的风格,中间一孔用于通水,其余封堵作为装饰。北海大桥中孔南北两端有皇帝亲自题写的匾联,南侧上联为:“玉宇琼楼天上下”,下联为:“力壶员峤水中央”。横额:“银潢作界”。北侧上联:“绣縠纹开环月珥”,下联为:“锦澜漪皱焕霞标”。横额:“紫海洄澜”。桥面两侧有玉石栏杆,远处望去,似长虹,如玉带,在碧水蓝天和四周黄、绿色琉璃屋顶的映衬下,宛如一纸绚丽多彩的巨幅图画。1954年牌坊拆除,桥名改称北海大桥。整个桥身如同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是中国古老堤障式石拱桥的典型。
    1954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拓宽东四至西四的道路。而在道路中间的北海大桥向北或向南拓宽,直接影响古老的团城去留。当要“拆除团城”的消息传到国家文物局后,顿时引起大哗,尤其急坏了郑振铎先生。他立刻请来了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会商。要保住团城及北海大桥,唯一的办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于是,郑振铎立刻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个报告,直陈自己的意见。梁思成先生还请苏联权威专家参观团城,以期得到支持,并未奏效。
    后来郑先生直接去见总理,当面恳陈保护团城的意见。为防备不测,留下完备的资料,郑振铎局长又让专家罗哲文赶快去北海团城,进行测绘拍照,搜集文献资料,尽快在<文物保护参考>杂志上发表。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郑振铎接到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他陪同总理视察团城,同去的还有副局长王冶秋。1954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冒着酷暑来到了团城。周总理来到团城后,他先是环团城走了一圈,然后站立在城墙边,时而眺望北海的琼岛,时而又专注地观察来往的车辆,还不断地向郑振铎等文物工作者询问有关情况,最后他把目光移向中南海方向说: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把桥面向中南海方向扩展,只是需要把“金鳌”、“玉蝀”两个牌坊拆掉就可以了。
      改建后的金鳌玉蝀桥,保持了原桥的风格,桥面向南侧加宽,从9米多加宽到34米,桥身长220米,桥坡度从8%改到2%,桥面改沥青路面,中间的车行道为27米,两边的人行道为3.5米,为9孔,大桥的九孔只保留中间的第五孔能流水畅通,其余的八孔桥洞用砖砌堵死只为装饰之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海大桥两侧汉白玉石栏杆上还没有铁栏杆,平时桥上中南海一侧有一位警察值勤,劝阻行人不要在桥上停留;后来为安全起见,大约在1970年左右在两侧汉白玉石栏杆加装了铁栏杆,以后又再次将铁栏杆加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2 收起 理由
蒲公英 + 3 赞一个!
林林五 + 4 大赞!
香水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2-12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12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详实介绍中南海纪行-回忆参观毛泽东故居。我们只是外围看看而已,在北海用望远镜看中南海!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2-1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1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好!
谢谢你对中南海详尽的介绍!
发表于 2016-2-1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未去过中南海,拜读介绍如身临其境。谢谢老友佳作。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20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