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884|回复: 15

“啥、咋、的”和“然后”漫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鹰羌古道 于 2019-11-29 16:18 编辑

“啥、咋、的”和“然后”漫侃
    “啥、咋、的(di)”三个字原本是北方地区平民百姓的方言用语,近些年来,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如“XXX到底为了啥?”“XXX咋就不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的’在这里读作‘di’)。”……
       几个单音字在口头语里都是习以为常的,但细细地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啥”——在普通话是“什么”的意思。“咋”在普通话中是“怎么”的意思。书面上用起来,“什么”和“怎么”很正规。但在实际生活里,“啥”与“什么”、“咋”与“怎么”区别就大了。
       咱们的汉语,喜欢干脆利索,能省就省。比如俩人见面,有个人问道:“吃了么?”对方就会明白是问他,就答道:“吃了”。前者省了人称代词“您”,名词“饭”,后者也省了人称代词“我”和“饭”,任谁都不会误解的。就如侯宝林大师的相声中所形容的山东人俩弟兄的夜间对话:
       哥:“谁?”弟:“我。”哥:“嘛?”弟:“尿。”多干脆利索!
     “什么”和“怎么”这两个词从音调上说,与“啥”和“咋”相比,后者有两个特点。一是干脆,二是有气势。比如一个疑问句:“为啥”或“干啥”,“咋啦”或“咋地啦”,说出来要比“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怎么啦”利索有气势。这是因为,前者最后的落音是上扬音,还有拖腔,后劲十足。尤其是大声说话时,这种优势就更明显。而后者最后一个字是下滑音,到最后就没后劲了。所以,“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怎么啦”就不如“为啥”或“干啥”,或“咋啦”和“咋地啦”好听了。东北话中的“干哈”,天津话中的“为嘛”和“嘛”,四川话中的“啥(sa)子”与“咋”,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当然在媒体的正规节目中,一般还是使用“为什么”、“干什么”,但在这几个词的后面,一般要加上“呢(ne)”,因为“呢”是上扬音调。
       正是如此,这俩词使用的频率就越来越高。
    “的”在北方方言中就读“di”,一直是这样说的,唱歌更是这样。好像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港台歌曲传入内地,这“的(di)”字读成和唱成“的(de)”音的也就多了。例如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几句词是这样唱的:“走在乡间的(de)小路上,暮归的(de)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de )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歌是好歌,咱大陆人听起来好像那里有点不对劲,其实就是“的”的读音惹的祸。
       也许大家伙们都感觉到了,于是在网络语言上,“的”字读“的(di)”的又开始多了起来。为区别“的”和“的(di),”网民们专门挑出“滴”字来代替“的”字,如“是滴”、“这是我想滴”“、”咋滴”等等。
     “的”是个浊声音,也是后劲不足。而“的(di)”是个清声音,且没有拖音,说出来铿锵有力。比如“我就喜欢,咋滴?”、“我就这么说滴。”反之,“我就喜欢,咋的(de)?”、“我就这么说的(de)。”这话就没气势了。尤其是在歌曲中,“的(di)”的作用更明显。就因为它是轻声音,在歌曲中可起到以清化浊的中和作用。比如歌曲:《国歌》的头几句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di)人们!把我们的(di)血肉,筑成我们新的(di)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di)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di)吼声。……”,可以比较一下,哪种唱法更好听呢?若在《国歌》中,把的(di)唱成“de”,效果如何呢,答案是明显的。把“的”就唱成“di”应该是更好听更有气势。
       近些年来,“然后”像一种传染病,毫无阻挡的蔓延开来,成了一句口头语,先是年轻人爱用,中老年人也用起来了。说话的时候,几句每一句都带一个“然后”说话的时候,几句每一句都带一个“然后”,比如:“早晨,我起了床,然后我就去洗涮,然后,我就去吃早点,然后,我开车去上班……”似乎没这个“然后”,话都不会说了。现在可以说“然后”这个词传播的是“星火燎原”了。
       以前,差不多的人都有口头语,坐在领导位置的,说话“这个、啊、是不是啊……”,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说话的时候常出现“嗯……那个……就是……”等等口头语,还如:“今天小车限号。那啥,咱们坐公交,那啥,到了单位在吃早餐。”天津人说话带“嘛”的较多,比如,“今天嘛的限号,咱就坐公交嘛的,到单位咱去吃早餐嘛的。”
       按此推类,这“然后”其实就成了一种语气词,好像是用“然后”在拖延时间,思考下一句再说。就如前面列举的“这个、啊、是不是啊……”“那啥”、“那个”等雷同。如今这个词不仅传染到了成年人,小屁孩说话也句句不离“然后”了。
       咱大中华的汉语是非常有生命力,上述所举,只是时代的一瞬间,相信有一天,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语言会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文化韵味。什么“小鲜肉、小婊砸、屌丝、酱紫(这样子)、肿么(怎么)、香菇蓝瘦……”统统见鬼去吧!
       此文纯属一家之言,涉及到许多学问,我不太精通,但又“不吐不快”,各位老友看了后,哈哈一笑,一笑了之最好。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3 收起 理由
韩友文 + 3 大赞!
黄煌长 + 5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2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啦,乐啦,有趣,有味。一起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30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 “啥、咋、的”和“然后”漫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3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3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中国语言趣味。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1-3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洞 于 2019-11-30 18:02 编辑

好!把个字词分析的头头是道,却又趣味盎然。对其中提到的“然后”一词的使用现状,深有同感。现在的音视频中,除了播音员外,几乎人人都用“然后”做前言后语的连接词,而且一用到底,没有替代,真是至死不渝。
我的感受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问题了,一是受教育者真不努力,二是教育可能真不够力。估计这些人在看回放时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他们在说“然后”的时候是毫不迟疑的,丝毫没有显示出因为知道自己词汇量不足,而又为说得更好些考虑改换新词时的犹豫,踌躇不前之意。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真真 + 3 致敬!
鹰羌古道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1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朋友佳作!这几个字词,我也常用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鹰羌古道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9-11-29 20:29
读啦,乐啦,有趣,有味。一起快乐!

谢谢真真管委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点评

谢谢老师精彩创作!  发表于 2019-12-3 22: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19-11-30 08:05
欣赏老师佳作, “啥、咋、的”和“然后”漫侃

谢谢您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朋友的关注鼓励,晚上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7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