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30|回复: 4

[史海钩沉] 马文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1-5 14:47 编辑

马文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
好学的马文蔚一直坚持研习诗词书法、医学拳法。特别是对书法情有独钟,他一直苦练《张黑女墓志》等魏碑书法,并虚心向于右任、景梅九等著名书法家求教,练就了脱俗超凡、自成一体的书法技艺,积淀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1950年4月的一天,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把马文蔚请到办公室,拿出一杆毛笔让他鉴赏。马文蔚只看了一眼脱口就说:“这是一支宫廷用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写什么呢?”“就写咱们银行的这几个字吧!”虽然是宫廷用笔,但马文蔚试笔后,却表示不如自己的笔好用。马文蔚拿来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拉开架势在各色虎皮宣纸上反复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



写完后,又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一组”。这组字便成了后来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第四、第五套个别汉字做简化处理),一直沿用至今。马文蔚当时已明白了南行长的用意,但俩人心照不宣。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马文蔚意识到其票面汉字为自己所书写,但由于没有收到单位通知,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负责,马文蔚发誓一定要把此事作为一个“秘密”来严格保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人民币的安全发行作出贡献。马文蔚本打算守口如瓶,终身保守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的“秘密”。未曾想,事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人民币票面上人民银行行名的题写者,但作者说的却不是马文蔚。马文蔚见报后付之一笑,不以为然。但他的女儿却认为应该实事求是,要对历史负责,力主父亲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告此事,澄清事实。
同年3月22日,总行收到马文蔚女儿代笔、马文蔚签名的信件及随寄的《山西日报》后,随即委派专家来阳曲县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技术鉴定。在中国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会议室,马文蔚应专家要求回忆讲述了当时书写“中国人民银行”等字的详细过程。之后,总行专家请马文蔚现场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马文蔚虽因年届80岁手有些颤抖,但字体笔势仍和当年所书行名一脉相承。总行专家拿出历史档案中的虎皮宣纸原始手迹,马文蔚一见原物,如见故友,激动得老泪纵横……
人民币票面“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题写者之谜终于揭开。1984年9月,总行在给陕西省分行发出的专函(84银函字191号)中写道: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事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的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不仅用于新版人民币,而且广泛地被各级人民银行用于机构的牌匾上。
马文蔚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并保守“秘密”的真相澄清后,媒体报刊争相报道。马文蔚一时成了中外名人,贺信不断,求墨宝者车水马龙。而马文蔚却谦逊依然,他说:“这六个字就应该归功于南汉宸行长,是他委托我书写,最后由他亲自选定的,我不过是奉命参与而已。”

]
注:马文蔚书写应为“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叁、伍、拾、圓、角、分”及年号,共19个字。1956年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字,其中的“國”“銀”两字简化为“国”和“银”,总行曾给马先生来函让其重写,但当时马老已八十高龄,身体多病,握笔困难,难以书写,最后这项任务就落在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老笔体,终于临仿出了“国”和“银”字,国字的“口”和银字的“艮”仍为原迹,并一直沿用至今。

马文蔚(1904年12月28日—1988年3月29日),字嚼若,1904年12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金寺巷马家小院(现金寺巷3号)。1925年从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后,任教于国师街师范附小1930年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历任阎锡山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秘书,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监察院秘书,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等职。解放后,他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员,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局计划处副主任,以及山西阳曲县政协委员和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等职。1988年3月29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5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不仅用在第二套人民币以来的各版人民币上,而且广泛用于各级人民银行的机构门牌。他的生平与研究成果,被《共和国奠基人名典丛书金融卷》《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当代中国名家书画目录》《中国收藏家名人辞典》《中国货币史之最》《中国名片—人民币》《人民币史话》《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选》《三晋文明之最》《谈钱说币》《山西通志金融卷》《中国收藏家名人辞典》《山西省分行金融志》《缘聚三晋》等大型辞书和工具书收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1-5 11:19 编辑

马文蔚,1904年(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金寺巷马家小院(现金寺巷3号)。马文蔚的父亲马鹏程是一位私塾先生,育有三个儿子,马文蔚是其三子。
1913年(民国二年),在本村学上学,年幼的马文蔚瘦小体弱,但却聪明伶俐,喜书爱画,上学后勤奋好学,科科成绩优秀,年年考试第一。他和小伙伴们经常用手对着建筑物上的牌匾楹联比划。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6月,马文蔚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任参事、金融研究员。
1950年4月,在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要求下,书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一直沿用至今。
1951年,马文蔚因工作成绩显著,调至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局任计划处副主任。
1952年,马文蔚调至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任研究员。
1956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高级知识分子。
1957年,马文蔚被错划为“一般右派分子”。
1958年,携妻及女儿马眉,顶着“右派”帽子回到老家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接受劳动改造,这一改造,就是漫长的20年。在改造期间,马文蔚扫马路、拣大粪,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但生活的困境从没击垮马文蔚坚守“秘密”的初心,题写行名一事深深地埋藏在他心底。
1977年,一直在黄寨村劳动改造。下地、垒坝、扫街,生活困苦,但不忘诊病习书。
1978年,马文蔚的“右派”帽子被摘掉,按退休干部待遇在原籍安置。
1983年,《山西日报》3月1日登载人民币汉字为他人所写短文。马文蔚遂投书总行反映事实,同年5月13日总行来人鉴定,确认为马文蔚所写。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84银函字191号)致函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明文确定“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为马文蔚所写。
1985年,马文蔚被增补为首届阳曲县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1987年,被聘为“山西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1988年元月,列席政协山西省第六届一次会议。3月29日晚10时15分,在阳曲县人民医院病逝,享年85岁,葬阳曲县棋子山腰。
  
2008年,阳曲县文旅局新建墓园,后人凭吊不绝。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建成“马文蔚纪念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3-1-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
发表于 2023-1-5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马文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7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