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9

[生活] 北欧的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6-24 13:07 编辑

北欧的社会主义:均富、民主、幸福……
       福利国家,特别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能否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个问题已被忽视了多年。理由有两个:第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起步时,首要使命是摆脱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寻求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第二,也正是在这个时刻,福利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西方正忙着给北欧的“保姆国家”唱挽歌。如今,市场经济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贫富差距严重、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人们普遍承认:没有理性的福利制度,中国的改革可能出轨。在这样的历史关头,重新检视福利国家,就显得格外有教益。


   北欧各国福利补助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名目繁多,涵盖了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内容。公民从娘胎开始直到进入坟墓,几乎样样都由国家“包起来”。以瑞典为例,孕妇除了分娩住院有补助外,坐出租车到医院分娩,不论多少次都可获得政府三分之二车费的补助。小孩出生后每月可领取约 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补助,一直领到18岁;16岁以前补助费由父母支配,16岁以后可由本人自立账户,自行支配。除了幼儿园要视家长经济情况酌情收费外,读小学、中学、大学都免收学费,只收书本费和住宿费,每月还可领取约800元人民币补助。生一个小孩,母亲有一年有薪假期(原工资的80%),父亲有一个月全薪产假呆在家中带小孩做家务(芬兰两个月,挪威是女权国家,有四个月)。对于社会上的所有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和病人都有全面的照顾政策。生病超过一个月,雇主给85%的工资,超一年即由国家支付75%的工资,每次看病只需支付挂号费,治疗费药费都由雇主和国家支付。失业者领上年平均工资的75%,一年后领失业救济金,与中等收入的职员工资差不多。总而言之,北欧国家都切实做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动者和所有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


 均富、民主、幸福……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环球竞争力排名上,瑞士、新加坡、瑞典、芬兰、美国、德国、荷兰、丹麦位居前八位。五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瑞典、芬兰、丹麦占据前八位中的三席,另外两个人口规模较小的挪威和冰岛,也在前列,都属于一流的高竞争力国家。而在前八位中,除美国外,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着和斯堪的纳维亚相当接近的福利制度。再看当年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挪威9.7万,丹麦和瑞典将近6万,芬兰4.9万,美国4.8万。所谓福利国家缺乏经济效益之说,经不起事实的考验。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街头
  许多中国人习惯性地认为,斯堪的纳维亚属于传统的先进国家,幸运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地理和历史运气甚至比欧洲和美国还好,财富积累一直没有中断,所以有资本挥霍一段时间,但最终这种福利制度还是挥霍不起的。这样的看法,也严重违背了历史常识。

  在20世纪初,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不仅不富裕,而且是欧洲著名的贫困角落,更接近于当今的第三世界,只有丹麦经历了初期的工业化。一战前夜的斯德哥尔摩,一般的住房是单间的出租房,全家六七口甚至十口人共居。这种单间,仅三分之二有厨房,但厨房的长凳晚上往往作为床位出租给日工……这不是贫民窟,而是当时主流社会的住房标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确实没有直接卷入一战,但英国的封锁和德国海军对海运不加区别的攻击仍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损失。二战中,丹麦、挪威都被德军占领,芬兰不仅和德军作战,而且和苏联进行了两次战争,虽然免于被吞并,但不得不割地赔款,将近10万芬兰士兵战死,使芬兰成为二战死亡率第三高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在一战最后阶段才介入“摘桃子”,几乎毫发无损;二战时美国本土未受到过实质性威胁。地理与历史的运气,几乎都在美国这边。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面对这样的历史,所谓福利国家无法创造经济效率之说就不攻自破了。事实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福利制度要解决的主要并不是“饼做大了后如何分”的问题,而是“如何把饼做大”的“发展”问题。在福利制度确立以前,这一地区不仅贫困,而且贫富分化程度惊人。1810~1910年间,瑞典的贫民人数增加了三倍。在20世纪初,瑞典1.5%富人的财富,相当于所有其他人口财富的总和。是福利国家的制度带来了高增长,这种制度的基本哲学是:确立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以创造效率,同时通过民主制度对市场所创造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对最弱势的阶层进行扶助,创造一个平等、人人有尊严的社会,彻底消除贫困。

是什么造就了福利国家制度

  北欧福利国家的成立,有着深刻的文化根基,并经历长期的演化。具体说,福利国家制度受着三大动机的驱使:

  第一动机是利他主义。虽然福利国家也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其背后的哲学,则和自由放任的美式资本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会告诉你: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健康的市场经济,是以这种自私自利的动机为基本假设,进而建立一种使对个人最大利益的追求能自动增进社会福益的制度。斯堪的纳维亚人则会告诉你: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有一种本能的厌恶;你不能说一句“市场竞争总是有胜有败”就能为这样的贫富分化建立正当性;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基本人性。我们的制度应该弘扬这种基本人性。
丹麦著名跨国企业-马士基集团
  这一对市场经济的不同预设,有着深刻的宗教根源。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使许多人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力,但也导致了对新教伦理过分简单的解读。以英美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和以斯堪的纳维亚为代表的福利国家传统,其实都是新教改革的果实,但发展路向极为不同。在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中,“选民”的概念渗透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成功者往往把成功视为自己是“上帝选民”的征兆,即“上帝降大任于斯人”,要他在社会中承担更大的使命。这种信念,就把成功归结于个人素质而非社会环境,进而要求个人充分享受成功的报偿。这种个人主义精神,也解释了19世纪末为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美国突然风行:既然是“适者生存”,就要保证那些有优良品质的赢家能真正赢,把那些劣等的输家都淘汰,这样人类才能进化。当然,美国有着强大的慈善传统,但美国精神强调的是个人慈善和社会慈善,而非国家慈善:既然成功的都是“上帝的选民”,其优异的品性自然会让他们大发善心、回馈社会。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新教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远高于美国,但“上帝选民”式的个人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这里从未成为有影响的社会学说。斯堪的纳维亚的宗教传统更强调基督徒间的平等、友爱和互助: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一场疾病、一次工伤,都可使人陷入赤贫。对此坐视不救的社会是邪恶的。换句话说,没有邪恶的个人,只有邪恶的社会。前者大多被后者所造就。慈善不仅仅是私德,也是社会和国家的价值。所以,斯堪的纳维亚的传统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慈善的个人和社会,还有慈善的国家,政府必须为弱势阶层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

  第二动机是对经济、社会安全的自我保障。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但人所面临的许多风险是无法自保的,比如长期的疾病或住房被火灾吞噬等大灾难,单靠个人的积蓄很难应付。这就需要大家集中资源、分摊风险,市场上的保险应运而生。但私营的保险往往无法涵盖每个人,比如私营的医疗保险总是希望承保健康的人。工业化早期工人之间的互助会,也总是愿意吸纳那些在经济上比较稳定的熟练工人。结果,最需要保险的,往往最难拿到保险,更不用说遇到大危机时,即使这些挑肥拣瘦的私人保险机构也往往因入不敷出而破产。另外,即使个人具有为了未来而储蓄这类自我防卫、自我保障的本能,人们也往往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低估未来的风险。比如,在美国许多年轻人就不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觉得自己生病的机会很小,犯不上花那个钱。如果没有法律强制的话,许多人连汽车保险都不会买,以致撞了人无力补偿对他人的伤害。所有这些,都需要公权力的介入。这种介入并不仅仅是国家提供福利,而是在必要时强制有能力的个人购买基本的保险。
挪威奥斯陆的图书馆
  对福利国家的一个根本性误解,就是把福利当作免费午餐。其实许多福利不过是人们把积蓄集中在一起共同防卫未来危机的战略。这方面,欧洲中世纪的行会是现代福利制度的重要历史根源。最初的行会往往是由从业者自愿组成,基本目标是保障成员的经济和社会安全。有实力的行会所提供的福利不仅涉及工伤、疾病、养老,甚至包括意外死亡后家属子女的抚养和教育。16、17世纪阿姆斯特丹一个显赫行会成员的寡妇,每月领到的钱可以大大超过一非熟练短工的收入。当工业革命摧毁了传统的行会时,行会的社会保障功能就必须寻求新的制度依托。现代国家也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介入,要么以法规约束各种社会和经济组织给其成员提供保障,要么国家通过税金直接提供福利。福利国家的本质,是把这种个人自保性的制度普遍化、理性化。

  第三个动机,是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这种“团结”,表达的是一种归属感,一种与他人的认同,一种平等伙伴之间的互助和互益。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兄弟会、共济会等组织,就是建立在所有成员都是上帝的孩子这一平等的认同基础之上的。行会也要求所有成员牺牲个人利益来捍卫整个行会的福祉。这其实很接近于《三国演义》、《水浒》等传统小说中所弘扬的结拜式“哥们儿义气”。许多中国人有个成见,以为西方的自由民主重个人而轻集体,其实,这种小团体的共济精神,自中世纪以来就构成了西方民间社会的基石,无法仅仅用个人主义来解释。现代工会运动和福利国家都弘扬了这种精神。丹麦现代福利制度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长K.K.Steincke曾这样描述工人阶级的“特殊伦理”:“团结的情感、牺牲的意愿、为共同的经济和政治目标效忠的决心。”北欧的社会民主党人不过是把这种小社群中的团结推广到整个民族国家。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在宗教、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单一性,使得社会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团结精神”从以小社群为单位过渡到以民族国家为单位也比较顺利。二战中,丹麦、挪威等国被纳粹德国占领,这种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在抵抗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许多具有历史意识的学者指出,8~11世纪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南下,沿着欧洲海岸一路劫掠,杀人不眨眼,这些结成小股团伙行动的“北欧海盗”曾让整个基督教世界恐惧;当今的斯堪的纳维亚,却是诺贝尔奖的故乡。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正是维京人的后裔。他们如何能从中世纪那种凶猛狰狞的亡命徒,转化为世界最为和平、对第三世界最为慷慨、连死刑也已绝迹的民族?论者指出,虽然维京人的杀气早已无影无踪,但维京人的传统在北欧依然充满了生机。这种传统,体现在来源于小社群中的那种同舟共济的平等精神。当时的维京人出战,完全靠着轻型的独木舟,即所谓维京战船。这种吃水甚浅的船不仅可随心所欲地出入各种港湾河流,而且在山穷水尽之处,所有乘员能轻而易举地随身携带战船翻越陆地,到达另一个水域。这是他们令人感到防不胜防的奥秘。但是,这样单薄的战船远洋征袭非常脆弱,于是船上的“海盗”形成了一个生死与共的小社会。大家不管能力高下,都绝对平等,绝对合作,集体高于个人。同时,这样的小股群体的平等合作精神,又创造了惊人的高效率,使维京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几乎无往而不胜。那种挥舞青龙偃月刀单枪匹马逞能的关云长式个人英雄,在维京社会并无地位。斯堪的纳维亚社会至今仍相信平等,这不仅是机会的平等,也包括结果的平等。同时,他们更相信,这样的平等,可以创造异常高的效率。

美国模式并非唯一的参照系


  如今,虽然发达国家在大衰退中满目萧条,欧洲更陷入深重的债务危机,但主要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及荷兰、德国等享有类似福利制度的邻近地区,则一枝独秀。人们往往忘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设最低工资制,保持着低关税的自由贸易,把这么小的人口规模不设防地镶嵌于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要是缺乏效率早就被淘汰了。如果抛开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六七十年的长时段来评价不同制度模式得失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起点比美国低得多的斯堪的纳维亚体制,显示了更为优异的效率。这些小小的福利国家,就像当年在独木舟中生死与共的勇士,以平等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全球化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搏击,并斩获连连。
  斯堪的纳维亚模式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当然不能照搬,就像美国模式同样不能照搬一样。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不能总把美国看作市场经济的唯一模式,也不能只守着这么一个单一的参照体系。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在当今世界经济大衰退的关头,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发展的核心,究竟是人的幸福和尊严,还是GDP的增长?是GDP增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尊严,还是幸福和尊严创造了更多的GD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大山之子 + 3 大赞!
周永根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6-24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
发表于 2023-6-24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转载。
发表于 2023-6-24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一个平等、人人有尊严的社会,彻底消除贫困。
-----愿世界各地都是这样的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平等,有尊严,没有贫困!
发表于 2023-6-24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欧的社会主义有其借鉴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3-6-2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6-24 13:23 编辑
周永根 发表于 2023-6-24 07:07
北欧的社会主义有其借鉴意义!
:
             北欧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与转型
刘碧伟

 

北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北欧模式,主要是指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经济社会治理体系,它是在特定的经济社


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萌芽、诞生到


崛起、鼎盛,再到陷入危机、进行转型等历史阶段。


19世纪中期,北欧各国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当时就出现了对劳工问题、社


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等问题的讨论,并催生了早期的社会立法活动。笔者在丹麦工作时,


曾组织大使馆馆员参观丹麦工人博物馆,里面展示了19世纪末哥本哈根产业工人家庭的


悲惨生活,楼内没有供水、厕所和排污等设施,十几口人挤在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婴儿


甚至被放在抽屉内睡觉。在这种情况下,丹麦工会和社会民主党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


政府立法保障劳工权益。


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欧各国陆续颁布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卫生方面的社会


保障法律。这些法律制度的颁布实施,不仅确保了北欧各国经济的增长,也推动了北欧


社会改革和社会政策的发展。上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萧条席卷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制


度固有的各种矛盾暴露无遗。在此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福利国家理论陆续出台,北欧各


国社会民主党与农民党建立了联盟,确保全面的福利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得以实施。如


1936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联合农民党执政,推行财政经济改革,促使经济复苏,并


提出建立“人民之家” 的福利国家口号,实行失业救济、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和福利政策。


二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为进一步推行具有社会规模的


福利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了调整本国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和巩固


金融寡头的统治,北欧国家接连通过了关于养老、残疾、疾病、住房等方面的福利方


案。20世纪70-80年代,北欧国家形成了受到国际认可的福利国家模式,并进入了黄金发


展时期。1957年,瑞典和丹麦的社会公共开支在GDP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7.4%和27.1%。


1985年,这一指标上升到33.2%和35.1%。在这种既照顾社会公正、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的治理模式指导下,北欧各国建立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社会福利制度,并围


绕这一制度形成了“高就业、高福利、高税收”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治理制度。北欧


地区由原来的“欧洲穷汉” 一跃成为世界上人均产值最高、社会福利最发达的地区。


丹麦的幸福指数在世界上排名很高。我在丹麦工作过一段时间,我认为,丹麦民众的幸


福感并不在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是有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制度和较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人们的生活有相对的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很高。比如,你开车在路边


停下打双闪,路过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停下来设法帮助你。北欧国家非常重视青


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国民素质普遍比较高,注意维护公共利益。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


系仅仅围绕着利益展开,在公共领域就会无人关心,社会发展将有很大缺陷。在这方


面,北欧的社会治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北欧模式的问题和改革

北欧模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全面推进和新自由主义的不断扩张,北欧国家面临失业、老龄化、财政、社会制度


和文化等多重危机和挑战,经济社会治理也出现不少问题。首先是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北欧福利国家面临的财政压力不断攀升,社会保障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其


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程度。第二是老龄化问题。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强化了养老金、


医疗保健制度的压力。第三是“福利陷阱”效应问题。丰厚优渥的社会福利,导致一些


人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低下,甚至形成一批依赖福利制度、坐享其成的懒汉,拖


累经济活力和社会就业率。在这一背景下,“瑞典病”、“北欧病”的说法开始出现,


北欧模式在国际上也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欧各国对其治理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涉及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地方政府改革和新公共管理改革三个方面,以减少政府负担为主要目标。具体改革措施


包括:减少向失业人员发放福利金;实施私有化、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下调所


得税税率;下调带薪病假、产假、儿童住房等补贴;延迟退休年龄;提高政府和公共机


构的透明度、效率和廉洁度,等等。譬如,丹麦政府通过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将退休年


龄从过去的65岁提高到目前的67.5岁,并计划2020年提高到69岁。从2001年以来,丹麦


多次对地区和地方政府进行调整,完全改变了地方政治版图,包括撤销省级和大区政府


设置,合并减少市政府数量,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和权力职责等等,新一轮改


革直到今年才完成。从目前情况来看,丹麦的改革成效比较显著。



全面客观看待北欧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北欧模式重现活力,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肯定和赞誉。在联合国的


人文发展指数、世界幸福指数、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城市宜居指数等诸多排行榜中,


北欧国家都名列前茅。在很多人看来,北欧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特殊地区”。包括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福山在内的很多学者认为,北欧模式是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危机的一种


有效方案,福山甚至提出“走向丹麦之路” 的说法。


对于这一模式,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客观认识和看待:


第一,北欧模式的理论基于民主社会主义理念。社会民主党或其他左翼政党在这一模式


的形成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其基本保障是正确处理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较


好地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长期以来,北欧国家一直采取社会福利“多元融资”的方


法,即由政府、企业、个人和保险市场共同负担社会福利支出。正是由于北欧国家建立


了较为公平、正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才使其发展模式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


度,国民的生活满意度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第二,在社会经济治理上“左右兼顾”。随着欧洲社民党力量普遍减弱,右翼政党的理


念和主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欧洲国家的经济社会治理始终在左右摇摆中,北欧也不例


外。在近10多年的改革中,北欧国家力图避免单纯地偏向社会主义民主或偏向自由市


场,而是力求将二者的优点相糅合,继承社会民主主义理论,走“第三条改革道路”。


一方面,北欧各国保留和发展了私有制,借助市场和竞争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与


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北欧国家政府建立了庞大的公共财政和福利部门,较为追求社


会公平。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调控和社会福利的完美结合,使得北欧政府较好地实现了


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结合,尽可能地避免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缺陷。


第三,北欧模式是适应北欧国情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北欧福利国家实质上并没有超越


资本主义,只是把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制度与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机


地结合起来。北欧各国并没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中


把握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此北欧福利国家不可能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不可


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实践上看,近年来受到欧洲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问题


的冲击,北欧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其社会和福利政策。


第四,北欧模式值得借鉴,但不能模仿照搬。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国情上,中国与北


欧国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学习北欧国家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更应当


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现实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引,坚持“四个自信”,自主探索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


治理体系。


刘碧伟,原驻爱尔兰、驻丹麦大使。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政策科学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发表于 2023-6-2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6-24 08:30
分享:

北欧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与转型

有人关注就好:
北欧模式值得借鉴,但不能模仿照搬。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国情上,中国与北欧国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学习北欧国家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更应当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现实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四个自信”,自主探索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治理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23-6-2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永根 发表于 2023-6-24 07:07
北欧的社会主义有其借鉴意义!

在全球环境中,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显示出独特的地区主义特性,将社会福利体系视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并以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在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中,北欧路径是一种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模式,这倒不是说北欧国家的发展是畸形的,而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发展在历史地理环境上形成了路径依赖。
除了税收,北欧的慈善捐助甚至高于美国,从而形成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福利系统。
对于北欧模式的形成条件,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观点是:“北欧的情况与中国现行条件不一样,都是些小国,历史上的海盗国家,其高福利水平来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周永根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6-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发展从原始到现今,历史不可谓不久,经验教训不可谓不足,哪样好哪样孬不可谓不明。
   自然环境不同,造就了文化的差异,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共同的, 无论什么主义,无论哪块地域,文明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欲求更好的生活,那就保留文化,学习文明,创造自己的美好。
发表于 2023-6-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介绍,相信制度选好了就能实现平等!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20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