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17

[楹联] 清风抚天空, 春雨醒万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寒 于 2024-1-2 20:13 编辑



    我在网上搜索到无空清风大哥给竹园居士一封公开信,当然是学术讨论,据我了解竹园居士有一手好文彩!我是不敢写的!    正如遨翔天地间所说:“ “无空清风”已经好久不见踪影了!“失踪了?
                 清风抚天空,。
                 春雨醒万物!?




本帖最后由 无空清风 于 2019-2-16 13:13 编辑
   无空清风给竹园的信:
   竹园友∶你好!
   写这信的原因是你为陈某情爱诗集序中提到两个观点∶“今古诗的提法”----“古诗深入浅出,今诗浅入深出”和“圣人--孔子的情爱观”----“所谓‘圣人’者,乃是人们理想中完全符合正常的天理人情的完美形象也。”。由于我们并未见到陈某原著,作为陈某将出版的诗集的序在本坛转发,一方面对陈某恐有不尊,同时我认为这两大观点将会在我故乡论坛上引起较大误导,影响面较大,因为你原是本坛版主(事实已产生影响,有人接受了),我的跟帖你又作了“匆复”, 所以不得不在这写公开信了。
  说实话,你是一个博览古书,有一定造诣的学者,但一味追古,不予发展,决不是我们做学问的根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是极其深秘,但如果一味研古,而不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绝对不会出现今天奥运会有八十多国首脑来京棒场,这已创奥运历史新高,充氛说明我国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如果我们不搞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经济腾 飞,如果只抱着“窈窕淑女”,就永远见不到“月中嫦娥”了!如果我们不去不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党政事务,以人为本,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我们就不会超越圣人!  
  你的匆复我万分高兴,这是真心的,因为你对陈某诗集在序言中竞一诗未提,也一诗未 释,却只论你的“管见”。而我短短数语,则引用数处并给予“指正”。真感谢你细读了,当心!陈某应该“吃醋”了!现对你的匆复作复如下∶
  一、你对我“今、古诗论说”并未作复,我就不多叙了,今举二例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北宋诗人陆游生前最后一首诗∶“示几”。
  今人读得懂吗?近乎“白话”,懂∶“要死了,可惜九州未统一,统一后,别忘了告诉我啊”!(深入?浅入?)
  恐怕没那么简单,陆游生长在北宋末年,自幼饱受战乱之苦,年轻立志“上马击狂胡,马下草军书”,他和岳飞坚持抗金,挥戈北上,几遭投降派打击,他留下九千三百首诗和一首遗书“示儿”!多特殊的遗书!根据以上背景,读法就不同了,他说∶“儿啊,你要好好做人,要做抗战派,不可做投降派,要以北定中原为已任,完成统一大业是对我最大的家祭,这是为父最大遗愿。”(浅出)
  毛主席“重阳”一词----“人生易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这首词字面上看是写战地黄花,还有人注∶“黄花”即菊花,还引用什么“礼记.月令”中“鞠有黄华”来旁证毛主席说“黄花”即菊花。
  其实毛主席是一个军事家诗人,他的心怀极宽,装下整个中国,他说的“黄花”是战地子弹壳!!!而且必是胜利的意境!!这就是伟人胸怀!不知这点,谁能真正读懂毛泽东诗词?(深入)   
    二、圣人∶孔子是不是圣人?虽然历史上贬褒不一,但孔子确是圣人,圣人是人,不是“仙”、“上帝”(那是理想化的,不存在的)。   毛主席的“古为今用”也说明了这点,(“古为今用”即“ 用其精华,去其糟粕” ,孔子已离我们二千多年,但他的思想影响仍在!所以更要慎用之。
  孔子、孟子都是早年丧父,其父66岁和其母10几岁结婚生孔子,(有人说父老、母小生儿聪明),人称孔老二,他三岁丧父,单亲家庭,贫寒,又受其“大妈”虐待(其母是三房),所以激励他一心向上,要当官,要推行其政见,但他为人正直,必受同僚排挤,终不得志,从教。成了大儒---大圣人!
    但他有缺点,大圣人缺点就是糟粕,现在就回答你“孔子不懂情爱”的理由∶
    孔子儒学是继之前儒,孔子把儒学系统化了,其中最主要是“周礼”,孔子是完全接受的,何以为证?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其意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周礼中规定妇女必须“三从四德”,男人可妻妾成群。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及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这种思想孔子能接受很自然,因为其父死后,其大妈霸道,深受其害,要是其大妈从子,就不敢为非作歹了!
    按照此理,孔子有那种超然“情爱”吗?情爱是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是平等的爱(见无空清风文集“爱情就是爱情”)[/COLOR]。如果让孔子长命百岁,请他评述“西厢记”,他老人家必说∶“这是一部大淫书”;评述“ 红楼梦”中贾宝玉,他必说∶“宝玉是一代淫棍”,真不成体统,竟吃女人唇上胭脂 ;要是见到贾平凹,必然大骂∶“现代淫贱,不许毒害青年”!.......
   其实这淫字是很难写的,界限很难定的,淫诗更难,特别是现代离婚率很高的今天。
   所以孔子是圣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半个政治家,为人耿直,克已复礼、讲“仁政”、“仁爱”。但并不完美,有糟粕。竹园兄正好把孔子不完美处美化了,当然就出现“理想中”的圣人了!      
   居士兄,我这里所说的纯属管见,孔子是圣人,历代争论颇多,越争越圣。我仍外行,谬误必在,望予讨论、雅正,必无他意。  
  
    ( 匆复中几个小问题,另文具释)      
无空清风 上
   
     附∶(一
无空清风论古今诗:“古诗深入浅出,今诗浅入深出”----引上文。
     
     愚人认为不论“古”诗、“今”诗都与当时社会的缩影有关,古之所以古,哪是过去人之情思,今之所以今那是现今人之思想情感!“深人浅出”是一个解读过程,今诗解读也需“深入浅出”。无论今、古之诗读者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思想情操及其本人经历和世界观,这过程叫“深入”,在此基础上还其诗之内涵!叫“浅出”。
   所以从思想内涵来说,今人了解今人要容易些!因为今人和今人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所见所闻,易读些。我们必竞都是“今人”啊 。  
  至于“浅入深出”,恕我词穷。既浅入,必浅出,何以深出?除非被人故弄玄虚或者不屑一顾,那必是新闻操作了!
  恳请举例释意,以获启迪。               
                                                       作者∶无空清风
   
        
附∶(二无空清风‘圣人’:居士说:“所谓‘圣人’者,乃是人们理想中完全符合正常的天理人情的完美形象也。”
  我想“圣人”,也是不好定义的,他首先是人 !是人是不可能“完美形象”!
  释迦牟尼(俗人称之为佛),可他是皇太子,他抛开了权位、美女到深山受苦、磨练,寻求天人真谛,不知是否符合正常天理人情?当然后来在菩堤树下创立了佛教,悟出了“真谛”。完美?  
  天主教和耶稣教中的“主”,抛开“天堂”,来到人间为凡人受苦“赎罪”,圣母无夫自孕,忍辱负重,是圣,天主在十字架下拯救众生,符合正常天理人情?完美?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奔波各强权之间,创就了统治、束缚人民的最佳学说,他的学说就是统治学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他的情是“男女授受不清”。我记得胡跃邦在“西军电”演讲时,大学生向他提问“我们可和女同学握手吗?”,胡书记(当时是共青团中央书记)说“孔老二都说当嫂子跌下来,小叔子可以去搀......”(大意)(一 片掌声)。孔子是否说过我可没考证,但我知道孔子对帝王行为是粉饰的,对帝王可以 “君子好逑”,对群众应该是“ 授受不清”∶)完美!孔子不懂情爱的!   
  老子则是无为而治。也是圣人,他的哲学不亚于西方黑格尔!但唯心,完美? 。 。 。
  所谓圣人总有与众不同,而又自相矛盾,但同时又不断介决和提高的一个学派和主义。并为人所崇、所用。所以圣人标准是不统一的!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哪些被人们供奉的“圣人”,都是根据自已需要加以修正、神化的!
  共产主义者讲的是“实践是捡验真理的准一标准”、是“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 ! ! ! ! !  
  显然,毛泽东也是圣人,他是毛泽东思想创立者,是新中国缔造者。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一个阶段的发展!
  这次防震抗震实践证明共产党人是真正圣人,总书记、总理在第一时间站立在震中,请想,这有多么强大的号召力和给群众多么坚定抗震的信心,连**的各资本主义老手不得不重新认识共产党,这就是圣人!共产主义就是靠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与时俱进!完美,是发展中完美!
                                                   作者∶
无空清风
      
附∶(三无空清风‘圣人’阅读诗歌方法∶  
   一.阅读古诗方法∶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饱含着丰富思想,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但今人阅读古诗也就要从五方面深入了解∶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处境才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句,明了古诗的意思。
  a.古今意义不同词语;
  b.合义比较深刻词句;
  c.为了押韵,符合平仄,“倒装”的句子;
  d.意思的省略或诗句之间的跳跃。
  3)要展开联想,进入意境;理解内涵,领悟哲理。
  4)朗读古诗,体味诗歌感情和语言美。
  5)记诵古诗,陶冶爱美情趣。
  因时间仓促,例子容吾后补∶)
                                                  作者∶
无空清风
     
附∶(四竹园居士评论:纾、近日有位诗友陈某要我为他的新诗集写篇评论。由于我对新诗兴趣不大,只得避而不谈,而写了一些与之无关的题外话,主要是发表一点关于古代曲解《诗经》情诗的管见。正因为内容涉及古人为何未能正确理解《诗经》情诗等学术问题,故将原文照录如下,以期爱好古诗的网友们批评指正。
     读陈某《情爱及其他》
    诗友陈某社兄嘱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诗集《情爱及其他》写点评论,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我从来不读新诗,之所以从来不读,乃由于我原本就读不懂新诗。朋友一定会說:“吾兄既然会写旧诗,却说自己读不懂新诗,若非假意谦虚,定是故发奇论吧!”其实不然。在我的感觉中,新诗确实比旧诗难懂。以旧诗而论,妇妪皆解的白乐天诗固不待言,即使是最古的《诗经》和《楚辞》,以及号称最难解的李义山“无题”诗,我也读懂了不少。如其不信,请试读一首义山的《无题》为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读这首古诗,觉得实在明白如话,毫无难解之处。然而,一读到新诗,就会感到身坠五里雾中,或朦胧恍惚,或朴朔迷离,或曲折隐晦,或欲现还遮,茫然无从捉摸。故我常常感叹:“古诗深入浅出,今诗浅入深出,如斯而已矣!”所以,对于陈兄的新诗,当然亦难例外。但为了要写评论,我就耐着心拜读了几遍,结果是仍然不知所云。既读不懂诗,又却不得陈兄之嘱,岂不难哉!
    幸好,陈兄的诗题和《自序》都已明白告诉我这是一部爱情组诗,那就顺便谈点读懂古代情诗之“难”与“易”的题外管见吧。
    若说古代情诗好懂,也不尽然。就说情诗之源的《诗经》吧,今人大概都已公认其中包含有近三分之一的情诗了,然而在秦汉以来历时二千多年之久的专制时代,竟无一人真正读懂过《诗经》的情诗!推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诗经》情诗没象陈兄这样明确标有诗题,给任意曲解留下了空隙;二是《诗经》情诗与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有染,导致古人不愿作出正确解释。特别是后者,障碍更大。因自汉代以来,对“圣人”与“情诗”作了互不相容的曲解,认为“圣人”是一尘不染的神圣形象,而“情诗”则是卑污下流的淫言秽语,两者怎能兼容呢?即如陶处士撰了一篇《闲情赋》,就被讥为“白璧微瑕”,因为古贤有言:“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照理,象陶处士这样第一流的高人,应该“太上忘情”才是,而竟染指于第二流的“情之所钟”,岂非白玉上的一个污点!古人对陶处士尚且如此苛求,何况更为神圣的孔圣人,岂能有染于此!然而,孔子与《诗经》的密切关系乃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孔子删《诗》之说虽有异议,但他以《诗》为教则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何况孔子对《诗经》还明确作过“思无邪”的总评价!所以汉儒认为,在《诗经》中无论如何也不应掺有涉及“邪思”的情诗。于是,汉儒说《诗》,就给予这些情诗以“思贤”、“忧君”等层出不穷的曲解。显然,汉儒没有读懂《诗经》情诗乃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宋代大儒朱夫子手中,眼见得汉儒的牵强附会已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就换了个角度,在吸取郑渔仲《通志》之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淫诗说”,即把《诗经》情诗看作“淫奔之诗”,并将其作为“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来对待,以期将孔子与《诗经》的关系勉强统一起来。可是,孔子针对“君子”追求“淑女”的《关雎》一诗,又明确作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总不能说成是“淫诗”吧,因而朱子对于《关雎》等情诗,又不得不例外地仍沿汉儒“文王后妃之德”的说法。可是这样一来,就更讲不通了:难道只有文王追求淑女才是“圣德”,而平民追求淑女就是“邪思”么?可见大儒朱子仍然未把《诗经》情诗完全读懂。以致到了他的传人王鲁斋手里,更提出了这些“淫诗”并非孔子所编、而是后人所加的观点,并干脆实施了删除“淫诗”以保持《诗经》之纯洁的主张,造成了以不惜删改《诗经》为代价来迁就孔子“圣人”形象的结果。
    近代以来,《诗经》情诗居然被逐渐读懂了,问题是这些情诗与孔子的圣人形象仍然未能统一起来。郭老对此曾作过努力,他说:“‘淫奔之诗’他(孔子)是不删弃的,我恐怕他还是爱读的!我看他是主张自由恋爱实行自由离婚的人!”(见郭沫若《致宗白华》)郭氏此说,主观上是出于以新思想来对孔子加以推崇,殊不知在客观上却对孔子的圣人形象大打折扣。因为即使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孔子仍然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道貌岸然的人物,郭老说他爱读“淫奔之诗”,孔子岂不成了口是心非、表正内邪的“巧伪”典型!难道孔子真是这种“巧伪人”吗?显然不是!
    然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千古难以解决的矛盾现象呢?鄙意窃谓,尽管今人对《诗经》情诗逐渐有了较为正确的理解,但是对“圣人”的形象仍然远未达到正确的共识,正因为如此,矛盾仍未能解决。为此,鄙人不揣固陋,拟对“圣人”一词,下一条自认为比较合理的定义:“所谓‘圣人’者,乃是人们理想中完全符合正常的天理人情的完美形象也。”这就是说,“太上”决非“忘情”,而是只有道德最高尚的人,才具有最纯真的感情,当然也包括正常而纯真的男女之情。假若“圣人”而缺少这种正常而纯真的男女之情,就不成其为完美的“圣人”!所以鄙意窃谓,《闲情赋》并非陶处士的“白璧微暇”,而是使“白璧”更加生辉了。推而论之,“生有圣德”的周文王见了“窈窕淑女”,自然要发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纯真感情了;作为“至圣”的孔夫子读了《关雎》这样的抒发纯情之诗,自然要发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叹了;当他又听到《关雎》之诗伴以管弦而歌唱时,更要发出“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的赞美了。只有这样,文王才不失其为内圣与外王统一的“圣王”,孔子才成其为尽善尽美的“至圣先师”!这样,作为情诗之源的《诗经》与作为“至圣”的孔子之关系,不就融洽无间了吗?而《诗经》中的情诗,岂非很“易”读懂了吗?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总得为陈兄之诗说句评语了。我想,就借古代圣贤所说的“思无邪”和“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两句话作为陈兄之诗的评语,大概不致有什么大错吧?所憾者,鄙人确实没有读懂陈兄的诗,如果读懂的话,很可能还会借重孔子的话,发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叹和“洋洋乎盈耳哉”的赞美了。不过,《诗经》情诗虽历二千多年之久未被读懂,却也并未影响它的流传反而一直被人尊崇,所以,仅我一人读不懂陈兄的诗,决不会影响此诗的出版和流传吧。不知陈兄以为然否?
                                                   
                                                  作者∶竹园居士
     
附∶(五竹园居士匆复如下:
    1、请注意“理想中”三字!“完美形象”在现实中虽不存在,而“理想中”是可以存在的。
    2、本文意谓“圣人”也具有正常人的感情,而非“太上忘情”,以说明孔子有取于情诗之旨。仅此而已,恕不陟及其他问题。
    3、孔子评为“思无邪”的“三百篇”中,近百篇情诗的绝大部分是平民男女恋爱之诗,故谓孔子“对帝王可以 ‘君子好逑’,对群众应该是‘授受不清’(‘清’应是‘亲’之讹)”之说似难成立。
    4、谓“孔子不懂情爱”,不知有证据否?
    5、所谓“小叔子可以搀嫂子”的话是孟子说的。淳于髠问:“嫂溺,援之以手乎?”孟子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此例正说明孟子认为男女在必要时是可以接触的。
                                                            
                                                作者∶竹园居士
   
     
附∶(六)、关于“三从四德”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7 收起 理由
廖若晨星 + 4 赞一个!
从善如流 + 3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2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24-1-2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学术讨论,清风竹园各有一手好文彩,高手在民间、当然更在古今圣贤!
无空举了二例 ∶ “上马击狂胡,马下草军书”、“黄花是弹壳,胜利的意境”......
      古为和今用、精华与糟粕,见仁见智之论,解读也需“深入浅出”,如:佛、主、夫子、老子皆与众不同,又自相矛盾;非正常天理人情?“圣人”都是凡夫加以修正、神化的超人,道德最高尚,感情最纯真,“思无邪”和“情所钟”何为完人!
     理想=诗和远方,现实=病衰痴呆,悟空=唯心唯物、玩的都是我相,俺是八九分赞赏清风能文能舞能悟空滴,金无足赤人无玩空哈。
     您上哪儿玩去了
发表于 2024-1-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春寒老友佳文: 清风抚天空, 春雨醒万物!新年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人家 发表于 2024-1-2 05:31
欣赏学习。新年快乐!

欢迎山水人家老师驾临!
发表于 2024-1-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4-1-2 06:41
玩玩学术讨论,清风竹园各有一手好文彩,高手在民间、当然更在古今圣贤!
无空举了二例 ∶ “上马击 ...

从善如流如流老师待研究后再复!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4-1-2 08:37
欣赏春寒老友佳文: 清风抚天空, 春雨醒万物!新年快乐

谢廖若晨星老友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4-1-2 20:22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沪上人老朋友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寒 于 2024-1-4 21:44 编辑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4-1-2 06:41
玩玩学术讨论,清风竹园各有一手好文彩,高手在民间、当然更在古今圣贤!
无空举了二例 ∶ “上马击 ...

     回从善如流老师话,为了回答你:无空清风“您上哪儿玩去了?”的问题,我仃了一段写贴在寻找"无空清风"大哥,原来他去了"港诗",他说他遵你教导:"悟空=唯心唯物、玩的都是我相。。。。“
   正由他追求”足赤之金而无真空“嫉之而所以在”港诗”试改之!

   他再不敢“上马击狂胡,马下草军书”、“黄花是弹壳,胜利的意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从善如流 + 3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1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