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91|回复: 4

[文化] 姚洋:悲观者赢得当下,乐观者赢得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4-1-27 21:14 编辑

姚洋:悲观者赢得当下,乐观者赢得未来

2023年终讲
这里,是距离现实最近也最远的地方。
29年前,6位经济学博士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悲观者赢得当下,乐观者赢得未来」
分享人: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媛:您1986年从北大地理系毕业的。
姚洋:是。
张媛:但是后来怎么就转去学经济了呢?
姚洋:完全是偶然的事情,因为我们北大,它办了一个管理科学中心,我们就这么稀里糊涂就去考了。所以我老跟我们现在年轻人说不要计划得那么好,其实你学什么都可以成功。
张媛:您出了一本新书《经济学的意义》,为什么出这本书?
姚洋:经济学的起点是人性,那么这样你从人性就推导出的东西全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可是我们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缺乏常识,如果能够通过这本书能把常识传递给大家,我觉得就成功了。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大家好,我是姚洋,2023年就要过去了,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023年经济的一些看法。
今年的增长达到5%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都比较低,老百姓都问“你说这个经济能够增长5%,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我觉得这里头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的原因就是我们报的这个增长是所谓的同比,也就是说今年比方说10月份和去年10月份来比,那我们知道去年还在封控着,所以它这个增长本身就是一个恢复的过程。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收入增长还没有那么快,我们看到年轻人找工作还是非常难,第三方面原因就是我们的整体物价它不涨,所以我们的企业它卖东西,它今天卖的东西比昨天卖的东西还要便宜,他当然体感温度不会高。但是我们也看到自打8月份之后,情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比方说我们的企业的利润开始增长了,那么它的投资就会增长起来,然后下一步就业就会跟上来。
张媛:那今年大家的体感很多人有几个比较集中的感受,比如第一个钱难赚,工作难找。
姚洋:是。
张媛:压力大,您怎么看这些现象?
姚洋:我们老师也卷,全社会都在卷。但是从好的方面来说,就是中国它卷起来之后,它进步快。我们不要一说就业就是看到这个大厂,其实最吸纳就业的地方是这些小企业、小商店。
张媛:对。
姚洋:这些没有恢复,大家的体感温度不可能高的。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们怎么去解释中国这一年来经济恢复不是那么平稳的这样一个现象呢?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就是所谓的疫情的疤痕效应,我们看到一季度大家实质上是一个应激的一种反应,突然一下疫情放开了,我们可以出去消费了。但事实上,恐怕要有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那么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政府是有意地对经济在做一些深度的调整,我在这里想和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房地产的深度调整。调整的重点,第一要贯彻“房住不炒”这样的一个原则。第二,要对一些表现比较差的房地产公司进行治理。我们也看到房地产业持续两年的负增长,我们国家实际上房子的这个面积来说已经是够了的。一般的计算,我们稳定下来的每年的房地产销售可能是在12亿平米,但是在高峰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了16亿平米,那显然这里头是会产生房地产的这个过剩,我们要把这部分过剩给它压下,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给它压到了10亿平米左右。
第二方面,我们还有一个房地产的供给面的一个调整,由于我们把一些比较坏的,主要靠债务来推动自己增长的这些企业给它清除在市场之外了,那么中央政府重新制定了房地产信贷政策,有了房地产企业的白名单,那些比较好的企业是可以得到贷款的,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头,商业地产要归市场来管,政府管什么呢?政府管保障性住宅。那么这样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普通老百姓提供足够的住房,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价格给稳定下来。
第二个就是地方政府财政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地方政府的财政都比较紧张,中央政府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那么这里面包括出台1.5万亿的债务置换的资金,这个对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作用非常大,中央政府又新发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这些特别国债主要来用在水利抗灾这方面,那么中央政府还要求地方政府把明年的2.7万亿的地方债的额度转到今年来用。
那可能要有人问了,你这不是寅吃卯粮吗?你把明年额度挪到今年来,我觉得这里大家恐怕对于我们国家的债务有一些误解。我们国家的这个债务看起来好像比别的国家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储蓄比较多,我们的储蓄率是45%,也就是说GDP的45%我们都存下来了,那银行就得花出去,它不花出去它就亏了。可是我们现在企业投资意愿是比较低的,消费意愿也没有完全恢复起来。
按照我们经济学的这样的一个原理,那就得政府来花,这个花是有效果的,因为对于我们的经济的稳定,还有经济的复苏,作用会非常大。
张媛:您今年去了很多很多国家,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的感受怎么样?
姚洋:其实在别的国家悲观者也是非常非常多的,整个欧洲今年可能是负增长,在欧美还有其他问题,比方说移民问题,他们的产业要重新振兴,这比中国的问题还大,大家都困惑,全球化能不能走下去,所有的国家都不期待看到中美发生冲突,都不想选边站,所以它们也都很困惑。
那可能大家会问,你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你对中国经济到底有没有信心?我一直是对中国经济保有信心,在长期我永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首先第一点,就是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其实是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
美国要在高科技领域打压中国,主要的手段就是把我们的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然后在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就不能进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但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实际上是做过调查的,我们发现实体清单上的企业三分之一大概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也会调整起来,比方说华为已经突破了美国的芯片的封锁。
还有三分之一它通过一些措施是可以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的影响,还有三分之一其实它们早做好了准备,它们的技术已经去美化了,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这种打压不仅不可能取到效果,而且对美国自己会有反噬,这个反噬就是它会促进中国企业做一些高科技的创新,结果极有可能中国在某些领域突破了。
再比方说,去年我们的汽车出口超越了德国,世界第二,今年大概率我们的汽车出口要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我们的电动车的技术超越了欧洲一代半,但是我们的成本比欧洲要低20%,这个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冲击。
中国的技术的这个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当然有人说你在吹牛,我们的ChatGPT、大语言模型,我们落后于人家这个没错,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我们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我们如果在技术领域都全面地超越了这些国家,有这种可能性吗?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在一些领域能够赶上甚至超越欧美这些国家,已经做得相当得不错了。
张媛:大家一方面就是希望发展,希望融合,然而大家看到的现实和体感似乎跟希望之间是有距离的。
姚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头,超级的全球化就是大家都走到一起去,但是这个走多了之后,特别是发达国家它回过头来一看说这好像对我是不利的,对吧,你看这个经济全球化便宜全被中国人占去了,这个人一开放,发展中国家的人全跑到我这儿来了,来我这儿吃福利,所以它有一个反动(反向运动)的过程。那这个反动(反向运动)过程就要有调整,那这个调整的过程就很痛苦。
还有一个方面,可能大家都会说整个世界想和我们脱钩怎么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迷思,如果要说脱钩,只有美国,而且美国也仅限于高科技领域想跟中国脱钩,其它的国家都想跟中国继续做生意。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比方说欧洲,它提出来了去风险这样一个新的说法,我去看了一个博世的工厂,博世这个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是非常大的,而且它在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它没有离开中国。但是它回到德国去建了一个芯片厂,然后在美国又建了一个芯片厂,那它们把这个叫做去风险,去风险就是要多样化、分散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欧洲它也要再工业化。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全世界的发展,我们也得要理解欧洲的老牌的这种发达国家,其实它产业空心化是非常厉害的,那么现在它想再工业化,我们应该告诉欧洲人说我们理解你,我们还想帮助你。比方说我们的电动汽车,应该到欧洲去设厂;比方说我们上海的MG(上汽集团名爵汽车),来自于英国的技术,能不能MG(上汽集团名爵汽车)回到英国去重新设厂,帮助英国的再工业化,也是我们体现全球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所以你走出国门一看,其实世界并没有在跟中国脱钩,事实上这疫情这三年,我们的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世界其实更加依赖中国,而不是相反。
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是有转出去,但是我们看到它转出去的地方是东盟一些国家、墨西哥这些国家,那我们的这个产品是绕到这些国家又出口到了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所以最终还是中国的企业在做。
我们看一下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它们实际上在海外都是再造了半个美国,再造了半个日本,现在轮到中国了,在未来的20年里头,恐怕中国的企业要在海外再造半个,甚至更大的中国。
我曾经说过,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当下,我们要用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来处理当下的问题,对于未来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所以在长期来说,我对中国经济是保有强烈的信心。我自己计算过,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仍然在5.5%左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2023年的经济,我会说2023年是一波三折的一年,那如果要我来展望一下2024年的中国经济,我会说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希望的一年。
好,我和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24-1-28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发表于 2024-1-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对于经济学不要说知识,就是常识也没有,但经济又时时刻刻连着他们,于是他们只能是靠“体会”过日子。所以,经济学家的话,胡说的当然不屑一顾,就是实话也没用——不懂。
    那怎么办呢?好办,就是用自己的体会就行了。就像看病一样,医院水平全在自己身上的感受,感觉舒服了,说明医院不错。否则,甭管他吹得怎么邪乎都没用。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4-1-28 14:20 编辑
山洞 发表于 2024-1-28 12:30
一般人对于经济学不要说知识,就是常识也没有,但经济又时时刻刻连着他们,于是他们只能是靠“体会” ...

这里不说地方债和房地产,仅说一下姚洋说的企业可以转出去,甚至引用所谓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它们实际上在海外都是再造了半个美国,再造了半个日本,现在轮到中国了,在未来的20年里头,恐怕中国的企业要在海外再造半个,甚至更大的中国。这是姚洋的主观想法。我的体会是有些企业是可以转出去,再生产商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可是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转不出去的。这是发展经济的动力,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5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