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687|回复: 3

忆参加省、地报社学习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参加省、地报社学习班
30多年前的1969年和1970年,我曾分别参加了《衡水报》社和《河北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当年的学习班,有两项内容:一是,培训基层业余工农兵通讯员;二是,参加办报。当时,我是一名普通农民,经常写稿、给报社、电台投稿,是业余通讯报道员。
当时,普通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到省、地报社参加通讯员学习班,是有其原因的。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1968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文章,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不应当少数人关门办报,要群众办报,全党办报;二是,“文革”前期停刊、停播的地方报纸、刊物、电台纷纷复刊、复播,而写稿的人很少、积极性很低,报刊、电台急需写稿的人;三是,1968年7、8月份,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要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掺沙子”,“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意思是在知识分子多的单位(学校、医院、科技等部门)添加一部分工农兵群众。
1969年春,我参加了《衡水报》社的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参加的有全地区各县、地直(包括报社)和军分区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近40人,时间3个月。那次我们冀县去了3个人,有我和垒头公社的张世英、枣元公社的李逢玉。
1970年春,我参加了《河北日报》社的第4期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参加的人员是从全省挑选的10名工人、10名农民、10名解放军战士,时间3个多月。那次衡水地区就我一个人参加了。
我参加的这两次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名称都叫做“工农兵通讯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现在回想起来,在学习班里的两项内容,学习和办报,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学习。说让我们办报,其实,我们都是业余写过稿、投过稿,根本没有办过报,甚至连怎麽办报都不知道。我们到报社后,报社的领导首先组织我们了解、学习、掌握办报的基本流程,随即将我们分配到各个组,每个组去三两位工农兵人员,与报社的老编辑们一起编稿办报。我在《衡水报》社被分配到通联组,负责编辑群众来信稿件;在《河北日报》社被分配到评批组,负责编辑社论、评论和大批判稿件。
我参加这两次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主要是在办报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学习。一是,在实践中学。通过几个月的办报实践,使我了解了报纸的需稿要求,减少了以后写稿、投稿的盲目性。参加学习班后比以前的投稿采用率大大提高。二是,向老编辑学。在学习班办报中,我们这些业余通讯员能够与省、地报社的大编辑们一室同桌办公,是很大的荣幸和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许多总编、副总编、部主任、副主任、名记者被作为“黑权威”批斗,被降为一般编辑在各组办报。他们都有很高的业务水平,与他们在一起,使我们受益很大。
在《河北日报》社评批组,我与原副总编叶臻同桌,他一丝不苟、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的严谨作风使我受益终生。在《衡水报》社,我与《河北日报》衡水记者组副组长杨殿通一起下乡采访,他朴实、毫没架子的采访作风,使我十分感动和佩服。《衡水报》社的李普月(通联组长)、刘仓库(副总编)与我们打交道最多,他两人热心、诲人不倦地对待业余通讯员的工作态度,使我至今难忘。在《河北日报》社,我们还和老编辑们一起到石家庄国棉四厂参加了一周的劳动。三是,同行之间学。在学习班内,我们这些原来互不相识的学员们,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宿舍,相互探讨、学习新闻业务,互相修改稿件。学习班结束时,都说提高了本领。

(写于2007.)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3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佳琦 的帖子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香水舞蹈 的帖子

谢谢!!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26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