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661|回复: 18

[本地杂谈] 【学习江苏版签到帖】江苏景点之六十:扬州京华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景点之六十:扬州京华城(七绝)
扬州爱莲闲人涂鸦于甲午年四月十二日
十里红妆何处是?
千株翠柳梦箫声;
辟湖璀璨多情谷,
易土繁华不夜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拈花一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一笑 发表于 2014-5-10 13:20
首赏,不用骑鹤到扬州,呵呵,问好

哈哈,无需“腰缠十五贯”了,就那么一点东西,看看图文也许印象更好一点,如果遇到无良商贩、导游......不如不“到此一游”。
拈花一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寒江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三味书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江雪 发表于 2014-5-10 19:08
欣赏闲人版版大作,京华城没去过。与苏州的金鸡湖比,哪个规模更大更好些?

谢谢版版赏帖!京华城是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等台湾人开发的,已在建并陆续扩建,所靠湖为一人工湖,离扬州火车站不远,规模肯定不如金鸡湖,甚至不可比。无古迹、无名胜,闲人以为和扬州双博馆一样,全新的东西,不值得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味书厅 发表于 2014-5-10 19:39
扬州景点多、景色美!
闲人文笔好、文采棒!

谢谢版版赏帖鼓励!晚上好!
客家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5-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州爱莲闲人 于 2014-5-10 21:51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14-5-10 21:17
京华城,好大的名气!十里瘦西湖,千株杨柳青,美!
人称“柳”为“杨柳”,是否与扬州多柳,或运河岸 ...


扬州沿古运河一般不栽柳,以沿湖(河、沟、渠)栽柳,特别是瘦西湖一株桃一株柳间隔而栽。沿河插柳又以垂柳为佳。隋炀帝行宫“迷楼”就建于瘦西湖的尽头——现在的观音山上。至于杨柳与隋炀帝是否有关,有这样的说法。参考如下:
杨柳风
  绿杨城郭是扬州
  扬州的风情全在于柳树。扬州的绿也更多的来自于流苏般的杨柳之中。而或细雨濛濛,撑一把雨伞在柳堤中徜徉,雨丝和着柳丝编织成一道道绿色的网,将人的视觉紧紧定格在一重又一重的绿意中。那绿,绿得淡雅,嫩嫩的,柔柔的,绝没有泼墨重彩的浓郁和张扬;那绿,绿得轻灵,浅浅的,薄薄的,更没有深山密林的涩滞和沉重。雨水涮过的柳丝,呈现在眼前鲜亮亮,飘柔柔,直给人以翩翩欲舞的感觉。
  清代王士祯(渔洋山人)在康熙年间主持扬州虹桥修契时有诗云:“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故而扬州有“绿杨城郭”之雅称。
  关于扬州柳树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巡游江都,水上宫殿有数百艘之多,这些水上宫殿需要纤夫拉动。隋炀帝为了“赏心娱目”,指定要宫女拉纤。为了挡风遮阳,皇上下令沿河栽树。栽什么树呢?这可大有讲究!因为一来皇帝催得紧,他要赶到扬州过中秋,时不我待,这树必须长得快;二是栽种量大,大运河千把里路呢,这树栽了要容易活;三是因为栽在河边上,这树还要不怕水淹。选来选去,选中了柳树,向皇上一报,皇帝说:“嗯,此树甚好,就栽柳树,明天举行一个首栽仪式。”于是,第二天在洛阳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首栽式,隋炀帝亲手插下第一株柳枝,并赐此树姓“杨”。很显然,这个传说是后人编派出来损毁杨广的,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描写了。
  尽管关于杨柳的得名与史实不符,但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在河边上栽种了大量杨柳确是事实。白居易有《隋堤柳》为证:“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曾三次乘龙舟巡游江都(扬州),因其过度荒淫奢靡,最终落得身死扬州、国破家亡的结局。唐代诗人罗隐说他“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取雷塘数亩田”。而杨柳则不幸从此在文人墨客笔下成了隋炀帝的“替罪羔羊”,很多文人将杨柳视为隋朝亡国的象征。如刘禹锡诗云:“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李商隐诗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白居易说得更直白:“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文人对杨柳树的指责不过是借物言事而已。亡国者,昏君也,与树何干!实际情况是,杨柳树乃是园林绿化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树种。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扬州的杨柳树栽种历史长,种植面积广,甚至有人认为,扬州之得名即与杨柳有关。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扬州宜杨”。杨柳不仅成为装点扬州城市的特色绿化,而且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城市的美学风格,她的柔干长条、翠枝绿叶,正是精致扬州、秀美扬州的物化表征。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这是杜牧对扬州的记忆;“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这是姚合对扬州的感受;“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这是杜荀鹤眼中扬州的浪漫。北宋扬州太守欧阳修曾在平山堂“手种堂前垂柳”;他的学生苏轼在欧公逝世后来凭吊时触景生情:“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清代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游扬州,他也十分喜欢婀娜多姿的垂柳,所以当地官员和盐商在瘦西湖两岸广植柳树,使瘦西湖“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扬州的二十四景中,以杨柳的意象命名的就有“玉勾下絮”、“长堤春柳”、“绿杨城郭”等。
  扬州民俗,对杨柳树偏爱有加,扬州民歌有成千上万首,但是最广为传唱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杨柳青》:
  河(啊)东的哥哥去(啊)远方(呵呵一呵呵)
  河(啊)西的妹妹来送郎呀(杨柳叶子青啊谑)
  (七搭七哪崩啊谑 杨柳叶子松啊谑)
  (松又松哪 崩又崩哪)
  送送(么)有情人(谑)哥哥(杨柳叶子青啊谑)
  冷(啊)热(啊)我(啊)不多讲(呵呵一呵呵)
  送一双新鞋表心肠呀(杨柳叶子青啊谑)
  (七搭七哪崩啊谑 杨柳叶子松啊谑)
  (松又松哪 崩又崩哪)
  送送(么)有情人(谑)哥哥(杨柳叶子青啊谑)
  清新朴实的爱情表述,与青翠柔美的“杨柳叶子”衬词,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情人送别图!杨柳已与扬州人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民间传说杨柳有避虫、防疫的功效,故每逢清明节,扬州人家折取柳枝插在门上,有的将柳枝和桃花一起插在瓶里;农村里有的选用极嫩的柳芽拌入面粉做杨柳饼;妇女则将柳叶簪发,以示青春常在。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