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苦辣酸甜

[回忆录] 知青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11-20 09:22 编辑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1-11-19 14:38
呵呵, 天寒地冻的, 北方太冷了, 没饭吃, 吃窝窝头, 我不敢去呀! 后来还是报名去江西了!

彩色风筝你也是知青,其实去兵团是吃馒头,没有窝窝头,但太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11-20 09:30 编辑

                                 七     我们的女宿舍

      下乡在连队时,我住的宿舍有二十来个知青,她们来自齐齐哈尔、北京、哈尔滨、上海四个城市。那时候年龄小时常想家,为了排解思乡的苦闷,宿舍里几个性格外向,爱说爱闹的知青,在晚上没事时,就领着大家变着法的玩,也算是自娱自乐吧。
       几个样版戏在全国演的最热闹的时候,连里也赶排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准备参加团里的会演。宿舍里的人不甘示弱,于是也排了一场,是子荣进山见座山雕那场。我们把一位北京知青的皮坎肩翻过来当座山雕的服装,杨子荣的帽子和皮大衣是老乡的,马鞭子挑一个树枝就行了。八大金刚是现成的,宿舍里的人早已把那些黑话背的滚瓜烂熟,对答如流了。进山前奏吗,一个老师用嘴就轻松的唱出来了。整场演出都很成功,就是那两声枪响,不好意思说,是一个北京知青拿着烧火棍叭、叭,打在了尿盆上。
      七十年代初,哈市每人供应二斤大米,八斤白面,细粮少,所以东北的知青无论男女生回家都要带上一、二袋面。快过年了,要回家的早已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了。一天晚上小李子说:“下了火车到汽车站挺远,拿两袋面不休息能不能一气扛上车?咱们试验一下呗,”大家赞成。老六自告奋勇,我们把用毯子包好的两袋面放在她的肩膀上,她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抓住毯子,围着屋里的火墙子走了起来,大家一起喊着:“一圈、二圈、三圈……,老六一直走了十圈。又有人说:“炕就是火车踏板,老六上!”只见老六咬紧牙关抬腿就上,一次、二次,怎么也上不去。这时大家才明白,一是炕比火车的踏板高,二是没有抓手,我们不禁大笑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可苦了老六,累的是满头大汗。
       在兵团时是很难吃到包子的,一天畜牧排的一头牛死了,杀完牛后,指导员让把肉都送给食堂。第二天听说吃牛肉包子,知青们的脸上个个带着笑容。吃完饭后,宿舍的小冯和南芳竟又打起赌来。小冯说:“你要是还能吃五个包子,我花钱。”南芳说:“那你还得在食堂给我磕三个头。”小冯答应了对方的条件。有不怕事小的,于是有人一溜小跑到食堂买来了包子。食堂做的包子,一个足有三、四两大,只见南芳大口吃起来。吃着吃着她越吃越慢起来,看来是撑的够呛,可是为了面子,    她还是坚持把五个包子都吃下去了。小冯输了,宿舍的知青一起起哄,小冯不得不硬着头皮在食堂给南方磕了三个头。这件事一下子在连里传开了,那几天大家见了她俩就笑,吓得她俩直躲。
       团直学校给连里的学校拨下来一个大队鼓,四个小鼓。放学后几个学生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操场上操练。宿舍的人也想试试,一天晚上到学校拿来了队鼓,大家围着火墙子打起了队鼓。咚、咚,叭拉叭拉,咚咚……。你别说,那点 打的还真有点意思,一下子又找回了学生时代的觉。一直没有机会回连队,也不知那个宿舍还在不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11-21 08:30 编辑

                                 八   探亲路上

       在兵团时因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我一年差不多能回两次家。加上公出,下乡八年的时间,回家探亲的次数已近二十次。
       那时物资匮乏,每次回家我们都要带很多东西。特别是东北的知青,八元钱一袋的五十斤白面是必带的。好在年轻,没本事可有力气,最多时我一次带过两袋面,偶尔还能拿上一桶豆油。记得有一年秋天,连里卖瓜子,印象中是一角一斤,晒干后装了满满一提包。拿回家后,把弟弟们乐坏了。可是他们哪知道,我从连队坐上尤特或马车得行二十多里路,到团部再换大客车到车站。上了火车,还要在齐齐哈尔倒车,到了哈站又必须走地下通道,才能坐上电车回家。几经周折,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也不知道我是从哪来的傻力气,下火车后竟还能一鼓作气走到电车站台。因为是搭伴回家,又总觉得自己行,带这些东西没问题,所以也从没让家人接过站。只有一次回家,是位北京的朋友,一直把我送到北安。
      夏天的时候回家还可以,车上人没那么多。但是冬天就不行了,多数知青是赶在年前请假回家,穿的多,带的东西多,车上拥挤混乱、人满为患。找不到座位是常事,站着的人也是一个挨一个,动弾不得,这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我们双腿酸酸的,不时用一只脚站立,让另一条腿歇一歇。那些不自觉的人,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车厢里空气浑浊,到了晚上过道上横七竖八的到处躺着人,想上趟厕所都难。那情景像文革串联,像现在的春运。
       第一次探亲假回家,返回连队时是正月。那天车上的人特别多,挤都挤不动。我只好站在车门跟前,把两个提包放到了地上。列车从讷河站开车后,我低头一看,发现有一个提包竟不见了,我急坏了,提包里有母亲给我带的几件新衣服,新被里,还有给朋友们捎的东西。我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旁边的人群,找了半天也没有。我回忆着刚才下车的那些人,当时因为人多,车门只开了一半,他们拿的东西我都看见了。只有一个年青人,是拖着一个麻带下的车,他后面还跟着一个老太太,抱着一个孩子。一定是他把提包带下车的,怎么办?车上有人建议下车去找找,我也不甘心就这样把东西丢了,于是在下一站下了车,找到车站的人详细说明了情况。他们大概看我是知青吧,很热心,马上给那个车站挂电话。过了半天,那边回话。说候车室里有个老太太抱个孩子,经询问原来他儿子下车后,无意间发现了带下去的提包,顿时起了贪念。于是让母亲在候车室等他,他先把提包送回家,再来接她们。此刻那年青人已经走了,车站的人便把他母亲带到值班室,等他回来。又过了很长时间,那边又来电话说那个年青人,已回家去取东西了。不久去齐市的列车开过来了,车站的老师傅把我送上了返回的列车。到了车站,我拿回了失而复得的提包,十分高兴,连声对他们说:“谢谢”!“谢谢”!因为那时车少.,我是第二天才回到连队的。之后我写了感谢信寄给车站。以表达我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谢意。
       还有一次是七十年代初春节前回家,人多又没座,我就站在车厢厕所的门边上。已是半夜了,很多人挤一挤就坐在自己的提包上睡了。可是这次我逃票了,不敢睡。半夜时忽然听到车厢有人说话,那声音很熟悉,再仔细听听,是叔叔的声音。我忙分开人群一边喊着老叔,一边向前挤去,果然是叔叔一家从海拉尔去哈尔滨。家人挤了挤让我坐下,这次巧遇让我一路上总算没遭罪。下车后他们帮我拿东西,我则两手空空、大摇大摆的在车站里绕来绕去,总算走出了车站。当荒友们听了我的这段奇遇后,那个北京知青孙玉琴,时常会一边喊着老叔,一边学着我的样子,宿舍里便会响起阵阵的笑声……。
      这是多年前曾发生过的小故事。却像昨天一样清晰,累并快乐的探亲之路,令我终生难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1-11-2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21-11-20 09:21
彩色风筝你也是知青,其实去兵团是吃馒头,没有窝窝头,但太冷了。

谢谢漂亮宝贝的照片, 去兵团还算好的, 我还轮不上, 要去也是插队. 所以为了吃饭去江西了, 可是江西的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11-21 08:38 编辑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1-11-20 09:35
谢谢漂亮宝贝的照片, 去兵团还算好的, 我还轮不上, 要去也是插队. 所以为了吃饭去江西了, 可是 ...

彩色风筝下乡无论在哪里都不好过,知青难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刘老师
        
       刘老师是齐齐哈尔知青,在学校教中学的数学。可能因为她的名字和电影铁道游击队队长的名字同音的缘故吧,她是我到连队后最早记住的人之一。她调到学校比我早,六九年暑假我到学校后,与她相处的时间多了,慢慢熟悉了解了她。刘老师聪明好学,有股不服输的劲。她性格直爽,快言快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七三年春节后,学校的老师们相继回到了连队,一位老师发现她收的红领巾钱放到抽屉里不见了,她马上告诉了李校长。李校长是哈尔滨知青,和我同岁,他工作能力强,和大家关系也不错。大家分析是中学的同学干的,小学同学都比较老实,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李校长去连里向指导员汇报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谁知两人意见不同,最后竟吵了起来。那个年代,天高皇帝远,连队的某些领导,掌管着每个知青的命运。李校长当即被免职,发配到排里工作。顺者昌,逆者亡,在那时的兵团司空见惯,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学校的老师虽都是知青,但在这件事情上态度不同。少数人事不关己,一言不发。有的人话说一半,阴阳怪气的。但大多数老师为李校长鸣不平,而刘老师则首当其冲。还记得那时刘老师常说的话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待等到毛长齐,凤是凤来,鸡是鸡”。后调来的校长在办公室时,刘老师也不回避,照说不误。她是名女知青,却有一副侠义心肠,像男人那样仗义,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讲真话,令我十分佩服。但是我们都是知青,在那种环境下只能发发牢骚,却无能为力。李校长再也没回到学校。
       那场学校风波后,刘老师也未能幸免,当时的学校校长和某些连领导,把刘老师和鄂老师都报到团里,找理由把她们调离学校,就象当年的文革,大有排除异己,赶尽杀绝之势。名单报到团里后,刘老师因为已经转正,才未调离成。就是因为这件事的缘故,让已经在此安家的刘老师第一次动了返城的念头,并与爱人、孩子很快顺利的调回了富区。有人说:"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我离开连队后,和刘老师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她和另一位老师来冰城办事,她们住在我们单位的招待所。她除了容貌有些变化,还是老样子,依然还是那样爱说爱笑。那次见面,我们聊了不少当年和现在的话题。那位李校长还真应了她的话,返城后被提为某厅的处长。年青时的磨难是笔财富,让他更快的成熟了。也算没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吧。我说她有远见,她说“金子埋在土里也是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很久没看见刘老师了,真的很想她。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11-21 08:51 编辑

                                 十    采蘑菇的日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田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了。山里的蘑菇,榛子也可以采摘了。这几天不时看见家属们三一群,两一伙的结伴上山采山货.我的心也活了,跃跃欲试。一天我和中学的几个学生约好,让她们上山时也带上我。下午三点多,放学的铃声响过后,我便快步走回宿舍,赶紧换上水靴子。按理说上山是应该穿球鞋的,但是昨天刚下过雨,我怕山里的路泥泞,所以才穿水靴子。接着我一只胳膊挎上一个土篮子,怀着一种新奇、兴奋的心情与同学们向山坡上走去。
        我们沿着山坡的小路向前走了大约四十多分钟,有八里多地吧,便开始上山。走了不一会,我就看见一棵大树根下有几个大蘑菇,有的蘑菇上面还有红色的点子,十分好看。刚要去摘,旁边的高淑荣叫住我,说那是毒蘑不能吃。她告诉我榛柴棵底下的榛蘑最好吃,接着她指给我看,那边那些到前胸高的灌木就是榛柴。原来小小的蘑菇还有学问,虽然我比她们大几岁,但是在许多方面我远不如她们。我们又往山里走了半天,一片榛柴终于呈现在面前,側身弯腰看,只见榛柴棵下面果然有一片一片的蘑菇。那蘑菇不大,其形似伞。盖顶上有的是淡土黄色,有的是棕褐色,下面是圆柱形。它们一个个就像张开的小雨伞一样,站立在潮湿的土地上。我赶紧放下土篮子,蹲下来兴致勃勃的摘起来。第一次采蘑菇,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它。半个多小时吧,就摘了满满的一土篮子。看这儿的蘑菇没几个了,大家又继续往山里边走。一边走,一边四处寻找,没多长时间就又找到了一片榛柴。这回我采的速度快了些,不一会工夫这个土篮子也装满了。初战告捷我十分高兴,谁知我光顾乐了,没看脚下,一个树杈把我的水靴子扎了两个大窟窿。我很懊悔,这地方可没地方修鞋,只得花钱再买一双了。唉,真是得不偿失。
       回到连队,天已经快黑了,食堂早就下班了,幸好宿舍的人帮我打了晚饭。狼吞虎咽的吃了个馒头夹咸菜,就开始收拾蘑菇了。我先把粘在蘑菇的树叶摘干净,把蘑菇根上的土去掉。然后双线纫针,再把它们一个个串成二尺来长的串,挂到一根粗棍子上,然后再把木棍搭在外面墙角的两个窗台上。全忙乎完了,宿舍里的人有的都睡半天了。此后一连六天,我天天如此。星期天放假,我又找了一个大筐,把两边系上绳子,挎在肩上,筐背在身后。怕拿不动,这次只拿了一个土篮子。回来时又是满载而归,高兴的眉开眼笑了。惹得看见我的知青们,眼中充满了羡慕。
      几天后晒的蘑菇干了,到食堂借个秤一称竟有八斤。想到今年过年,家里的餐桌上会多一道小鸡炖蘑菇的菜,我开心的笑了。此时仿佛看见了弟弟们贪吃的样子和他们那灿烂的笑脸,几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1-11-2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真实。生命里青春时的难忘经历确实不会忘记。
发表于 2021-11-2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上四年级啦!快赶上我啦!你真棒!


发表于 2021-11-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苦辣酸甜大姐天天开心,健康快乐。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7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